一、红军的建立与发展?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带着大家发动南昌起义,建立了共产党自己的军队。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
1928年,共产党的两支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建立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党北伐成功,成了中国的执政党,开始围剿红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部队向北转移,开始长征。
还有一部分红军留在南方八省同国民党打游击。
1935年,主力红军到了延安,建了新的根据地。
1937年,日本鬼子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合作打鬼子救中国。共产党同意把红军编到国民革命军里,蒋介石给了两个番号。延安的红军叫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南方那部分红军叫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后来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屠杀新四军,共产党又重建了直属共产党的新四军。
1945年,日本鬼子赶跑了,国共两党开战。共产党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就给八路军、新四军换了个新名字叫解放军。
解放军迅速发展,不断壮大,1948年开始与国民党军队大决战。三大战役,打得国军惨败,逃往江南。
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攻下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共产党夺得了天下。
解放后,美帝侵略朝鲜威胁我国新政权。我们派军赴朝参战,这支援朝的解放军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放前共产党的军队基本都是陆军,解放后,组建了海军和空军,三军齐备。
新时代我国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还有武警部队等多个军种。人员更精,兵种更多,战斗力更强。
二、党支部的建立与发展?
党支部的由来及发展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基层组织名称统一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的均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章程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织干事会,隶属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
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党章专门设置了“第四章 支部”第十六条规定:“基本组织: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支部,所有在该地工作之党员应一律加入支部。”
1945年6月,七大通过的党章第六章“党的基础组织”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七大党章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实践成果载入党章,并把党支部确定为“党的基础组织。”
八大党章正式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党章“第六章党的基层组织”第四十九条正式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并在第五十条中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一般任务”是8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十八大党章中关于党支部,有两条新增内容:一是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二是第三十一条第二项第一句修改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党章关于党支部增写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落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九大党章中关于党支部,有一条新增内容:“第三十四条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从二大到十九大,我们党对于“党支部”的认识实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从在基层中设立党小组转变为设立党支部;二是从把党支部定位为“党的基本组织“转变为“党的基础组织”。三是强化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战斗堡垒”。正是这三个变化,才使我们党牢牢扎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具有战无不胜的力量。
三、三孔建筑的建立与发展?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四、党的建立与发展史?
1921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3年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 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7年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五、怎么建立良好的财务体制?
一:如何理解良好的财务体系。
1. 一般来说,组织上要科学有效、运作上科学高效;
2. 部门文化要良好、团队有可持续性;
3. 核算和报告以及管控的体系能够很好地支撑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4. 在价值管理的深度、高度、广度上能够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
5. 能够符合公司资本运作(可能需要外力的支撑,但能够组织和管理此类运作)和日常运营的需要。
这就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财务体系。
财务体系是否良好,难以用一个通常的标准来描述。总体上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体系,才是好的体系。
二:良好财务体系的框架
1.部门构建和团队建设
2. 会计核算的体系建设(包括制度与流程)
3. 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4. 财务体系领导者 — 财务经理人走向卓越
5. 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支撑体系(比如预算、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分析与报告、税收、准则、成本管理、合同/项目管理等等–见本论坛的课程体系)(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一般在实务上不单独构成体系,而是融合在管理中)
三:对财务的需求
先从对财务的需求说起:对于财务的需求,不仅仅来源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企业的外部。
1.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要求
管理层和员工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情况 – 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
管理人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及财务分析来了解和定位企业的问题,并在相应的财务工具的帮助下进行管理,这也要财务人员不断提升信息质量和相关度(比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标准成本法),以及信息的详细程度和速度(比如使用信息系统)。
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来使得从外部开起来更良好,就像化妆一样,使人看起来更顺眼。
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设计和推进预算,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来管理未来
企业需要财务人员来进行各种控制和监督,并参与风险管理,使得企业的发展尽可能少偏离轨道。(包括风险管理体系的参与,内控的主导;日常经营业务的审核等等)
各种决策支持分析,内部投融资管理。
绩效管理的支撑。
企业价值管理,走向资本市场。
满足企业集团化、多地区、多行业的复杂和特殊的管理需要
2. 外部对财务的要求
来自税务的要求
来自银行等债权人的要求
来自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
来自所有者的要求
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第四:财务如何满足以上需求
为满足以上需求(不同的企业,或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求可能不尽相同),财务体系的建设要从不同方面来构建。
1.目标上,包括财务选择满足那些需求、分别满足到什么程度、时间和阶段性安排如何
2. 组织上构架,包括财务部为达成目标需要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搭配
3.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包括人才选拔、培养、梯队建设、团队和谐和高效的促进,考核激励等管理手段的使用。
4. 素质、能力的提升,比如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领到技能等,以及知识和经验的保留和传递。
5. 部门文化的建设,建设和不断提升符合企业情况的良好的部门文化,比如积极向上,相互配合而不是抱怨、猜忌。
6. 外部关系和形象的建设上,形成与公司内外相关部门良好的、良好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形象。
7. 核算和分析体系的建设(信息系统和报告系统)的建立和优化。
8. 分工和制度流程的建设。
9. 业务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 业务协作、监控和决策支撑。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门、企业、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传递,逐渐加深对业务的协作和决策支撑,并改好地配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进行监控。
10. 预算、税务、投融资等方面的职能的构建
第五:对财务负责人的要求
财务体系的建设和良好化,是财务负责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要满足企业对财务的需要,财务要进行若干工作和安排才能可持续并不断优化地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主要依赖于财务负责人的工作,这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六、当今教会如何发展与建立?
以各个教堂为中心,以专业神职人员为核心。根据信徒的常居区域划分。互帮互助的形式发展。
七、枣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包括:1. 设施农业:通过建设温室大棚等设施,在冬季和早春等低温季节进行保温保湿,促进枣树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2. 精准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枣园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土壤、气候等信息,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3. 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枣树的抗病性和产量。4. 休闲农业:将枣园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开展采摘、观光等活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 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将分散的枣园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6. 深加工产业:开发枣产品深加工产业,如枣酒、枣酱、枣饮料等,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7.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8. 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枣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发展。
八、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不是难事,孩子从你身边长大,所以更多的陪伴,沟通和理解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流程!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做他的朋友和师长,他就会和你一起分享成长,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能更好的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九、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深度?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善于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而一旦出现无心的冒犯,却总是耿耿于怀,变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想想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而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要想过得愉快,就要处理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
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记住三句话,做好这三件事就足够了!
1、看人长处,学会欣赏。
如果想被别人欣赏,要首先欣赏别人。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被人欣赏。”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你们的关系肯定好不了,
反之,学会换位思考,多看别人的优点,你就会发现,越看别人就越顺眼,就能与人处好关系,就懂得用人所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人,才能成事。懂得用人所长,你也就拥有了领袖的素质。
下面的几条法则教给我们如何以最佳方式欣赏他人。
对待长者,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对待老板,向他证明你对得起你的那份薪水。
对待信赖你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你要在场,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
对待朋友,忠心耿耿。
对待配偶,以他(她)为荣,对他(她)忠贞。
简而言之,努力工作,善待他人。
2.帮人难处
人和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在正常的时候是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的。
因为在平时,大家限于关系的深浅,时间的有限,或者事物上的不交叉,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机会很少。
但是想要构建深度的人际关系,仅仅只是把沟通级别停留在事物的层面,是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的。
而当别人陷入困难的时候,这个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因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你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这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
比如人生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生病住院、红白喜事、天灾人祸等等,你的帮助、你的一声问候、甚至是一条短信,都会犹如春风水暖,彻底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人家会记你一辈子的好。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人家也会同样帮助你,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而且这个时候你的付出,又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这个时候,只要力所能及就好。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帮他,他不一定会记得你。
但是你的雪中送炭,帮人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够硬的关系。
3、懂得变通,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自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沟通模板。
而真正的人际高手都懂的,不同的人要适用于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把沟通效果最大化。
比如说我身边有一个同事小齐,就非常精通和人交往。
他每次在和别人发微信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他都会采取不同的内容与语气。
也包括说他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或者给不同的领导做汇报,他所准备的内容也是不相同的。
而这就是会沟通的表现。
比如我曾经学习DISC识人法则,就有四种沟通模式。
D型人比较强势,所以沟通上比较注重言简意赅。
I型人眉飞色舞,喜欢影响他人,所以他们较为喜欢亲切沟通方式;
而S型人则是支持与友好型的人,在沟通中,我们注重尊重他们,就会赢得他们喜爱。
C型人是思考类型,他们喜欢沟通方式讲逻辑,讲数据 ,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
总而言之,沟通高手深深懂得人与人不同,所以在他们头脑里装了成千上万个关于人的样板。
他们在沟通中的时候,也会根据场景不同,性格不同的人沟通,从而取得最大化沟通效果。
十、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近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交通运输、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2、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转移、推广应用、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技术培训,建立可靠的农村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3、倡导“绿色农业”理念。引导农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大力推进农业环境优化升级,增强农业生态保护意识,引领农业新模式。4、加强经验技能培训。面向农民群众提供多种经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开拓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经济能力。5、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推行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将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快提升至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