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旅游产业园?

一、什么是文化旅游产业园?

文化旅游产业园是一个以旅游游客为服务对象,以文化观光及游憩体验为核心属性,具有文化休闲与创意、旅游观光和体验、度假疗养、会展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区域。

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发展要素为:文化主题、文化旅游吸引物、文化旅游设施、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开发投资?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以提供旅游服务和产品为主要手段,推动相关的商业活动、文化传播、文物保护等多领域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文化软实力:通过推广本土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加文化知名度,提高文化软实力。

2.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丰富旅游品种: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能够丰富旅游品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4. 提高就业率: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5. 增进国际交流: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增进国际交流,促进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规范,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带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企业则需要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竞争力。社会各界需要加强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承,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养生文化旅游如何发展?

养生特色游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图为广东省恩平市帝都温泉庄旅游区。

养生文化是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文化中具有恒久生命力、传承力和影响力的板块。如何将养生文化和旅游进行完美结合?养生文化旅游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国内外养生旅行者的旅游需求?加快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有哪些对策?

养生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系统整合

我国当前的养生旅游大多沿用了古时养生旅游的方式,融入了现代人的基本养生诉求。目前较流行的养生旅游项目包括森林浴、雾浴、日光浴、温泉浴、食疗、民俗养生等。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很多以灵修、禅修活动为特色的旅游形式不断兴起。但总体而言,我国现代养生旅游与国外相对成熟的养生旅游市场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产品比较单一。国际上成熟的养生度假目的地往往集合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先进的设备、理疗与SPA、活动与课程等综合元素,形成“独具特色、个性化、无法在别处体验”的综合性养生度假产品;目前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养生活动主要依赖森林、阳光、海滨、温泉等自然资源,这些养生旅游活动观赏性有余,体验性、养生味道不足,在组合上还比较单一,无法突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旅游的特色和功能。

由于对养生旅游认知有限,产品开发经验不足,目前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养生活动之间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串联和组合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

此外,具有本地特色和有影响力的养生旅游产品还未形成规模。如今国际养生旅游业已具规模,在很多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各异的产品。比如,日本的温泉养生、印度的瑜伽养生、泰国的美体养生等,同时也形成不同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尽管我国养生旅游目的地数量日益增多,但是养生元素在各目的地的渗透仍比较浅层,各类养生活动仍然以依赖自然资源为主,无法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养生诉求。

养生旅游需求逐渐扩大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大众化旅游时代,这将为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旅游投资快速增长,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成为重点。2015年旅游业直接投资首次超万亿元,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扩大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旅游业正成为吸引投资和新要素的热点,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养生旅游也正在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

旅游消费转型升级,使得养生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旅游需求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基本内容,并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市场规模41亿人次;未来20年,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是全世界最重视养生消费的群体。据有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生旅游消费的总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随着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养生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模式更加现代。目前,已有40多个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落户中国,在华经营和管理的饭店数量达1000多家,洲际、万豪、希尔顿、凯悦等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在华设立的外资旅行社已达58家;迪斯尼、环球影城等世界知名景区和大项目相继落户中国。

在此背景下,创新型、龙头型大中型旅游企业的进入,将中国的中医、禅修、道家养生等古老的养生智慧与养生旅游产品相结合,是国内外养生旅行者的共同愿望。近几年,国内辟谷、禅修、中医旅游等养生旅游项目的发展已初见端倪,今后随着市场发展和投资运营者的成熟,这些中国传统养生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标准、档次和国际接待能力,形成名片式的特色主题养生旅游产品。

养生旅游发展急需规划

养生旅游是一个比中医药旅游更大、更综合、更国际化的旅游业态。经国务院同意,“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

自2015年以来,旅游项目正在成为政府投资支持的热点板块。一方面,将在旅游发展基金的安排上,支持养生旅游建设项目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项目贴息。另一方面,将把养生旅游开发项目纳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设立的旅游项目库,加以支持和引导。希望通过中央财政对于重点养生旅游项目的支持,向社会和旅游业界传达明显的信号,使全社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诸多方面更加重视和支持养生旅游的发展。

标准化手段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依照标准有序开展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定工作。

此外,养生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上深受各国游客欢迎的重要旅游产品。因此,要多多促进养生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

四、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精神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五、如何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发展全域旅游,优化区与区域的旅游资源合作,文旅结合模式利润

六、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

文旅企业发展的思路一般包括:

①打造文旅产品,强化文化内涵;

②优化游客体验,加强品牌宣传;

③实施精准客群引流,拓展企业收入渠道;

④开展多元推广,实现分层营销;

⑤构建有效用户粘性机制,增强游客回头率;

⑥加强内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⑦实施大数据运营,增强运营效能;

⑧重视智慧旅游管理,深度引领文旅产业发展。

七、农业工程文化发展历程?

(一)世界农业工程发展与回顾

世界农业生产活动起源于旱地农业。在亚洲,中国的黄河中游在7300—7800年前,旱地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公元前3000年前后,中近东地带旱地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农牧结合的初期生产形式业已出现,伊拉克已使用牛拉犁耕作。在印度次大陆,在公元前2500—1500年间,西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已出现了灿烂的哈拉班文化,居民已开始使用青铜制的锄、镰进行农业生产。在非洲,埃及的旱地农业略晚于中近东地区,但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一年一度洪水淤积肥沃的土地,成为旱地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在美洲,公元前一千年代初期已开始了农业生产,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辉煌的玛雅文化。

在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役畜和以铁制农具代替石制、木制农具后就进入了传统农业时期。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是处于手工业阶段,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仍然十分低下。最初的农业工程活动主要是兴修水利工程,几千年以前,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就有了水利工程设施和应用一些简陋的水利工具和农具。荷兰于13世纪已有闻名于世的风车,可用于提水,16世纪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18世纪工业革命后,传统的工程学科比较成熟,工业迅速发展,从而带来了对农畜产品和劳动力日益迫切的需求。到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率先研制和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发明了各种畜力牵引的铸铁犁、钢犁、中耕机、条播机、脱粒机、收割机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及石油工业的兴起,使机械动力引入到农业生产中,一些国家开始大量使用拖拉机。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的任务。所以农业工程的概念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而提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农业工程学科也有了很大发展。机器土壤动力学、农业生物环境物理学、农业物料学、水土作物相互关系学等介于生物学和传统工程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渐趋成熟,农业工程学的研究领域逐渐从应用传统工程手段,深入到农业生物体与工程手段相互关系方面来,形成独特的专业领域与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高能物理、生物工程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工程不仅在研究和设计中应用这些新技术,而且把各种农业系统当作工程来研究,并且应用计算机模拟优化的方法,来寻求农业系统在多因素、多层次条件下,实现多项目标的优化或合理的解决方案。

把农业工程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进行研究和教学是由美国率先开始的。1896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农学院首先设立“农业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畜力机械化机具、灌溉和排水知识及实用机械技术和测量技术。以后几乎在所有的美国的农学院内都把它做为公共必修课。1907年12月在美国麦迪逊成立了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ASAE),1910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工程系,到1978年达到44所。加拿大也于1920年在萨斯卡其旺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农业工程系。在美国农业工程系下设若干专业:农业机械与动力、农业建筑与环境、水土控制、农业电气化、农产品加工等。美国在农业部设立有主管农业工程的部门和各种有关农业工程的专业研究所。农业工程成为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防止土壤侵蚀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农业工程问题,特别是在1934年春天发生的一次“黑风暴”,大风在一夜之间就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堪萨斯、科罗拉多、德克萨斯、怀俄明等州刮走了3亿吨肥沃的表土,惨重的损失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土壤保持的重要性。美国国会通过了水土保持法案,开展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农田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土地整治工作。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成为旱地农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农业工程迅速发展,并在旱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保护耕作法的普遍实施;机械作业的筑梗梯田的建设;现代化的小型集水结构的兴建;有限灌溉节水型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脑和其它物理化学新技术的应用,使旱地农业生产面貌起了很大变化。

前苏联从1922年建立苏维埃联盟国家以后,设立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水利与土壤改良、农业机械设计创造、农业建筑、饲料工业、肉乳产品加工等专业学院或专业研究所。在29世纪40年代,原苏联学者提出水利土壤改良原理学说,强调对土壤、肥、气、热状况进行综合调节;80年代又提出了水利土壤改良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善土壤的状况,而且要改善整个农业生物地球群落的状况。其状况也不仅仅是指水分状况,而是还要改善盐分、养分、热、气和农田小气候,即由单一的水利土壤改良向综合农业土壤改良发展。

印度政府对旱地农业工程的研究很重视。在全印农业研究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中央和地方先后建立了8个与旱地农业工程有关的科研机构。其中中央农业工程研究所(CIAE)建立于1976年,是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骨干研究所,内设5个专业,即作物生产工程、采后工程、农业能源和动力、农工交叉工程和仪器与数据加工工程;中央旱地农业研究所建于1985年,是一个多学科的旱农研究机构,在旱地农业工程方面除集水保水工程外,还研制不少旱地农业耕作机具;中央旱地研究所,在农业工程方面以太阳能和风能研究为主,并进行土壤改良的研究。还有中央盐渍化研究所、印度旱地和饲料研究所、中央水土保持研究和示范研究所、东北丘陵区ICAR研究联合体等旱地农业研究机构中都没有农业工程部。这些研究机构及23所农业大学都参加了“全印旱地农业协作研究项目(AICRP)”,该项目有24个课题,旱地农业工程是列入该项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列入该项综合研究的四大学科(农业工程学、农学、土壤学、植物育种学)之一。旱地农业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农田机具、流域开发、水土保持、集水结构、节水灌溉、盐渍土改良等。

(二)中国农业工程发展与回顾

农业工程,作为一门技术,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就不断地进行农业工程的应用.主要是农具和农田水利的应用。蔬菜阳畦、水利及风力没施、农村住房建筑等也都是古代就有的农业工程。

自周秦以来,最突出的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前251年兴建的四川省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排、航运等功能,经过修缮,沿用至今。仍是川西平原农业早涝保收的关键设施,而且灌溉面积较初建时增加了1倍。早在2000多年前修建的农业水利工程完全符合今天的农业水利工程原理。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已相当发达。

八、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何搞头?政府为何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产业园区,就是围绕六大产业(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来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的园区。

今年6月,财政部网站公示了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据悉,经县(市、区)申请、省级推荐、文本评审、现场答辩等公开竞争选拔程序,并按程序报批后,遴选出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共21家。

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随着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影响,农业产业园将有可能成为创业新方向。到底农业产业园有何搞头呢?

农业产业园搞头

1、政府支持力度大

根据农业产业园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是在“三农”范围内的,自然就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一旦有风吹草动,国家马上会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力图解决出现的矛盾。

从这一点来说,我国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安全性相比其他行业来说风险较低。同时,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具体的补贴,比如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示范项目可补贴150-300万;菜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可补贴50-100万;农业综合开发园艺类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可补贴200万等等。

总之,政府的扶持是农业产业园最大的优势所在。

2、前景好

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不仅仅要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农业园区都是有其理念核心和主题存在的,不同的园区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同时,园区的环境和循环发展是其另一个吸引点,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去体验生态和绿色对城市消费群体来说已经是必然选择了。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意义及总体指导方针

建立现代化农业国一定要有导向型,要明确我们建设的意义和建设的总体指导方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府为何要大力发展农业园区?

我国的农业产业园区的推广一直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那么,政府为何要大力发展农业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决策层对于规模经济发展缓慢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短板达成共识,因此,依托产业园区来发展规模经济是下一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农业主产区要发展,需要一个投入平台,农业产业园区正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三方面原因: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于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状况,郑风田认为,相比于其他产业园区,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还比较滞后,虽然一直在全国推广,但是成效甚微。主要是因为以前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国家层面提出来的较少,光靠地方的力量很难发展壮大。如果中央牵头支持,能起到带头作用,地方政府执行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对此,党国英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方把农业主产区的名称一改就成为农业产业园区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不过,从目前看来,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只能是依托现有的效率较高的农业主产区,再把一些发展较好的相关产业整合进去。”他说。

特色鲜明、方向精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何打造?园区怎样进行规划、如何布局?哪些园区才是国家支持的典范?中商产业研究院为您解答!

九、地方文化产业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

今天的消息还是蛮多的,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余杭区文化中心,接着是余杭图书馆,最后是余杭区文化馆。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余杭区文化中心包括了余杭区文化馆,也包括了余杭区图书馆!

关注WX公众号:云城二十年,更快更全余杭区、云城消息等你解锁哟!

1、余杭区文化中心。

2022年年底前,余杭区文化中心将建成,位置在余杭区瓶窑镇,分区后,余杭区的各部门主要在三个地方办公,分别是五常、仓前、瓶窑!

为什么要将部分部门放到瓶窑?为什么余杭区文化中心优先建在瓶窑?难道是云城的土地不够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主要是为了将瓶窑发展起来,带动西北四镇!说得难听点:良渚、余杭两个组团弄得那么好,总不能让西北五个镇喝西北风吧!

其实我个人不止一次提出对于瓶窑新城的看好,就算地铁四期可能无法真正到达瓶窑核心区,但我依旧看好瓶窑,在咱们国家,跟着天走,永远不会错!切记啊!朋友们!

余杭区文化中心包涵了余杭区文化馆、余杭区图书馆,也就是说余杭区文化馆和余杭区图书馆在年底会在瓶窑开馆!

2、2025年余杭区文化馆和余杭区图书馆。

余杭区文化馆将于2022年底前开工建设,位置在未来科技城,也就是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五馆一中心)。届时,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将搬至未来科技城新建成的新馆内。

总结:2022年年底,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会在瓶窑镇的余杭区文化中心开馆!2025年年底,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将搬迁至未来科技城!

关注WX公众号:云城二十年,更快更全余杭区、云城消息等你解锁哟!

十、如何利用智能旅游发展文化?

在电脑上面把每个要旅游的城市生成图片,简介,让顾客一目了然。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效农业大县?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