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一、德国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08年共有农业用地1693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93.3万公顷。2008年农林渔业产值为195.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农业就业人口85.5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12%。2013年共有农业用地1669.9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87.6万公顷。2013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3.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5%。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的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2013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25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 德国还含有丰富的木材,铁矿,钾肥,盐,铀,镍,铜和天然气。 德国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其次是核电,类似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风能,水能和太阳能。

服务业约贡献了GDP总量的70%,工业29.1%,农业0.9%。德国的多数产业在工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金属和化工品。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08年共有农业用地1693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93.3万公顷。2008年农林渔业产值为195.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农业就业人口85.5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12%。2013年共有农业用地1669.9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87.6万公顷。2013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3.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5%。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的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2013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25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 德国还含有丰富的木材,铁矿,钾肥,盐,铀,镍,铜和天然气。 德国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其次是核电,类似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风能,水能和太阳能。

服务业约贡献了GDP总量的70%,工业29.1%,农业0.9%。德国的多数产业在工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金属和化工品。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德国的出口额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以企业营业额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32家企业的总部设于德国。德国DAX指数则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国公司组成。德国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也相当重要,约有1000家此类企业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而被认为是隐形冠军。2013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27376亿欧元,增长率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80欧元。国民总收入21188亿欧元。

二、中国近100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

三、德国的农业特点?

德国农业特点:

1、机械化程度高、农业发达。德国农业大部分采用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

2、农业种类多、范围大德国农业涵盖生态农业、农林、渔业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农业用地1668.7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77.2万公顷。

3、农业覆盖率大。2017年拥有农业企业26.8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61.4公顷,其中生态农业企业19900家。2017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1.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39%。2017年农林渔业产值208.3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64%。

四、德国北部与南部农业发展条件及农业类型的差异讲详细点?

差异:北方主要发展畜牧业,种植马铃薯、甜菜等,南方发展农耕,种植小麦等。 原因:德国北部属于北德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阴湿,日照少;冰川侵蚀形成的平原,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因此发展畜牧业,也种植马铃薯、甜菜等喜阴的作物;南部山间谷地,纬度和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可以发展种植业。

五、德国诗歌的发展?

一、德国古代诗歌

8世纪后半叶,随着基督教传入德国以及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时代在修道院中进行的写作活动,德国诗歌才开始发展并显露出自己的特点。虽然在6世纪后半叶,古高地德语方言已经开始脱离其他西部日耳曼方言,但是在整个英雄时代,即各族人民大迁徙的时期(约350—600),直到8世纪后半叶,古高地德语诗歌仍然保持着异教文学时期日耳曼诗歌的口语传统,它和其他日耳曼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诗歌,有着共同的思想内容、诗歌形式和精神态度。其主要诗歌类型有英雄颂歌、异教诗歌、赞美诗和魔法咒语。日耳曼诗歌传统的头韵形式一直没有经历任何革命性的变化,这种状况到了9世纪才有所改变,当时一位阿尔萨斯僧人,魏森堡的奥特弗里德,在他的《福音和谐》(863—871)一诗中运用了尾韵以及较长的头韵诗行(有8个主要重音);在《路德维希颂歌》(881—882)中也采用了这种诗歌形式。

六、德国农业机械化装备发展趋势?

德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技术创新、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和自动化等方面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德国农业机械化装备发展的趋势:

1.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德国在农业机械领域一直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德国农业机械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例如,使用传感器、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精确农业管理,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和质量。

2.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机器人在农田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可以减轻农民的工作负担并提高生产效率。

3.高效能与节能环保:德国在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中注重高效能和节能环保。例如,高效能的收割机、喷灌设备和肥料喷施系统等帮助农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4.数据管理和农业智能化:德国农业机械装备越来越重视数据管理和农业智能化。通过采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农业生产过程。辅以合适的软件和算法,农业机械设备能够进行智能化控制和预测,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

5.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是德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德国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推广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以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例如,推广精准施肥、水资源管理和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这些趋势反映了德国农业机械化装备发展的方向,但请注意,具体的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法规等多种因素。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因各国农业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七、农业的发展流程?

农村农业发展的几个步骤:

农业土地使用权确权是第一步,

农村合作社及公司,,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自筹资金,技术入股。是第二步。

产业集团化是第三步。这个集团化是自身发展或股权融资形成的,这是资源,技术,市场,资本,自然调配的结果。(注:合作社,公司,集团公司都可进行股权融资)

农业生产债权化和农产品期货,证券化,这属于金融范畴。是第四步。

未来农业生产信息化统计,进行期货交易,债权化,会促进农业科技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农产品期货,及债权化,进行农产品预售,实现以销定产。

从经济驳论来看。地点,距离,时间,决定需求的价格。

资源,技术,人工,设备,资金决定产品的成本。

,使农业生产工厂化,农场化,农产品深加工工厂的增多,市场销售人员的增多,及所谓的农民新职业,就能更多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八、农业发展的时间?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九、农业发展的词语?

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五谷丰登

十、农业发展的意义?

农业解决温饱问题,可以促进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工业等其他产业!

上一篇:淘宝如何注册账号,淘宝账号注册流程?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