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农业发展概括?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过程: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据说,神农氏创造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在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牛耕技术,铁农具出现;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使得小农经济得以长期存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
二、概括1978年福建农业发展趋势?
一九七八年福建农业实行个人承包制,产量大幅提高
三、中国近代农业发展阶段概括?
1、天朝田亩制度。
2、三民主义之平均地权。
3、土地革命。
四、概括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元朝的农业受到抑制,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元朝经济的繁荣。
五、亚洲农业概括?
亚洲农业概况迅速发展也反映在世界粮食贸易态势上。1980年亚洲谷物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5%,1 990年上升到6.9%,2001年又提高到14.0%。
肉类和水产品的产量也布显著增长。总之,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快于世界平均。
虽然亚洲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各大洲之首,但因人口数量庞大,主要农产品除稻谷、瓜菜、麻类和水产品等少数产品外,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
由于亚洲经济基础薄弱,传统农业的比重较大,迄今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与营养不良人口,以南亚最多,东南亚部分国家和中国中而部也有相当数量。
六、明朝的农业概括?
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
除传统的稻、麦、稷、菽外,又引进了玉米及甘薯。经济作物中,明万历年间又传入烟草。从南而北,传播甚速,种者日众。
第二,扩大了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及种植面积
明初明令规定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太祖令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此令推行,收效至显。棉花种植地域及面积扩展尤速,产量大增。江南及关中植棉尤为普及,并涌现出一批植棉专业农户,闽、广一带甘蔗种植发展也快,几与稻田相匹,不仅出现专业户,甚全还有改稻田为蔗田之举。
第三,各地果品、蔬菜及药物种植有进一步发展
各地果品、蔬菜品种增多,种植面更广,并出现专业经营的果农和菜农。例如太湖山民,大多以桔柚等果品为生,实属专业之果农。江南蔬菜达数十种,且有一套储藏技术,种植均为专业经营之菜农。药物种植在明代也有较大发展,由药农专司其职,从李时珍之《本草纲目》,即可了解其时药物种植之发展水平。
第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除传统农具外,明代又出现改进了的新农具。例如除芦苇、蒿莱等开垦荒地的“锢刀”,改进的“粪耧”、“推镰”以及“耘荡”等,既省劳力,又可提高工效。水利工具已普遍使用人力及畜力之筒车、翻车、拨车等,而且又进一步利用自然能,如以风力为动力之“帆车”,以水力为动力之“天车”等,用来车水灌田。这些工具对发展当时农业生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各种农作物产量
明人继承了深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并加以革新和发展,从而形成一套从整地、施肥、选种、播种,以至中耕和田间管理等的耕作方法,以提高耕作技术水平。除水稻外、麦等的种植技术有所提高。玉米、豆、甘薯等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明代种棉技术较之元代又发展了一大步,深耕细作水平大为提高。其他经济作物技术亦大有改进。总之,明代农作技术实渐登上封建社会农业技术的发展高峰,故各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增产,更为发展手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人重视发展农业技术,有关著述亦多,《农政全书》更是一代巨著,从此书即可看出有明一代农业科技的高度水平。
第六,农田水利建设较元代又有更大的发展
明人重视水利建设,不仅建设数量剧增,分布的范围也广。其中以浙江居首位,达四百八十处之多。广东次之,达三百零二处。在二百处以上有江西、江苏、福建、河北等省,西南边陲之云南亦达一百一十处。其余各省或多或少均有建设。从水利建设数量及分布状况。亦可窥知明代农业在广度及深度上的发展梗概。
从上述几个主要方面看,明代农业确实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大发展,为明代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明代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更高成就,显然与农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七、农业起源内容概括?
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那段时间里也许有什么特殊的事情逼迫着人类向着农业转变,可能是猎物减少。无论如何,最后这种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刺激人们发展农业。因此进入这一进程之后,农业化几乎是不可逆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农业在各地几乎是独立发生的。在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7500年的中东发展了大麦、小麦、绵羊、牛和猪,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北部发展了稻、黍、高粱、桑、麻、豚鼠和鸡,公元前7000年的中美洲发展了玉米、蚕豆、苋菜、南瓜和火鸡,公元前3500年的安第斯山脉发展了羊驼、美洲鸵和马铃薯。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完成了农业的转变。
放牧的古埃及人
由于早期农业生产率不高,人口的增长逼迫这些人向外迁徙,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进入食物采集者的领地,或驱逐或通婚,与当地人逐渐融合,同时带入了农业技术和农作物。食物采集者和狩猎人口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早期农业就这样逐渐推广到了世界各地。但就像我们的祖先一直会定期开展围猎活动一样,我们一直不拘于只靠农业生活,当食物来源足够丰富,我们会去进行打猎或者采集,作为农业产品的一个补充。
参差荇菜
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具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开始借用风力,水力。同时为了照顾驯化的动植物,人类不得不选择定居这一生活方式,抛弃旧石器时代流浪团体的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类可以拥有更丰富的生产资料,最终人们也步入了新石器时代,完成了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八、我国农业特点。(概括)?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概括为三点:
一、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
二、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三、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九、明朝是农业概括?
明朝农业特点总结如下:
1.粮食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江浙一带稻米的产量,随着玉米传到内陆,玉米产量比麦类产量高,产量大幅度增加。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随着明朝鼓励种植,棉花,甘蔗的面积得到推广,尤其广东达到顶峰。以及后来传到中国的烟草,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
3桑蚕业的兴盛。
当时江浙一带种桑养蚕已成为农民生产项目。
经济作物面积到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十、委内瑞拉,农业发展?
目标是成为农业强国
2月6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他的家乡巴里纳斯州的哈克阿镇主持了向当地农民发放土地证书、贷款、住房和农业机械的仪式,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运动。
查韦斯宣布,巴里纳斯州和周围地区的3.5万户农民将分到33万公顷的土地。2003年内,委内瑞拉政府将向全国各地区的10万户贫困农民分配总共146万公顷的土地。
为扶持农业的发展,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向农民发放贷款、以优惠价格出售或出租来自中国的农业机械等。在谈到农机租金时,查韦斯特意解释说,国家收取的租金只是象征性的,比如只收1玻利瓦尔(1美元约合1600玻利瓦尔)、一袋玉米或木薯等。政府还会提供优惠的住房,让农民搬出世代居住的茅草房。当地的农业大学和各种农业研究院所将义务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服务。
政府的目标是,委内瑞拉不仅要实现粮食自给,还要成为本地区的农业强国。
自然条件优越,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巴里纳斯州是个地广人稀、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州。哈克阿镇没有电、没有柏油路,是全委内瑞拉最穷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宣布土改计划有着特别的意义。
其实,委内瑞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国土面积近92万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全年适合农作物生长,对农产品需求量大。据统计,委内瑞拉的可耕地面积在4000万公顷以上,然而,在不同时期内耕种过的土地总共仅有不到2000万公顷。
20世纪80年代以前,委内瑞拉的农业曾受到过重视,一度持续增长,部分农作物如咖啡、可可等还大量出口。但是后来的各届政府过于依赖石油工业,不再重视农业,农业生产也就一路下滑。目前,委内瑞拉的粮食年产量约200万吨,市场所需的70%—80%的农产品要靠进口,包括50%的牛奶、90%的菜豆、30%的糖、75%的黄玉米、100%的大豆和85%的食用油。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耗费了大量的外汇不说,还导致无数农民失业。
除了政府对农业不够重视,委内瑞拉还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耕地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有关数据显示,委内瑞拉仅2%的人口却占有了60%的可耕地,而且绝大部分是靠近公路、水源丰富的好地。然而这些地主又不去耕种,造成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另一方面无数农民无地可种的局面。
委内瑞拉农业落后的状况引起了查韦斯总统的关注。2001年11月,委内瑞拉政府颁布了新的《土地法》,政府将对全国可耕地进行统计,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地主不如实申报自己的土地,或拥有过多的土地但不去耕种,政府有权将上述闲置的土地收回或低价收购,然后分给无地可种的农民。经过一些修改调整,今年初,《土地法》终于正式生效。
查韦斯在四川耕过地
查韦斯非常推崇中国的农业,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中国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委内瑞拉有着广袤的土地,人口不到2400万,却要进口70%—80%的农产品,委内瑞拉的农业必须向中国好好学习。
2001年5月,查韦斯第二次访问中国时,特意去四川省考察了农业,对该省的农业发展水平赞叹不已。他详细了解了水稻种植、养鱼以及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情况,还试开了拖拉机。查韦斯经常向人们讲述这段经历,“你们知道吗,我在四川还开着拖拉机耕了半公顷的地呢。”
中国和委内瑞拉在农业合作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不同的国情使得中委两国在农业方面的互补性很强。目前合作的领域涉及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养猪与肉类加工、草场的维护和利用、农机组装、灌溉系统改造和农业技术培训等。
中国政府以实物贷款的形式向委内瑞拉出口的农业机械已经运抵了两批,第一批价值1000万美元的1300多台(套)中国农业机械于2001年5月运抵委内瑞拉,当地农民使用后反映良好。在委内瑞拉方面的要求下,第二批价值600万美元的305台(套)中国农机也已于近日运抵委内瑞拉,其中许多已经被分配给了农民,使刚分到土地的农民又开上了中国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