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

一、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的因素:气温、水资源、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

如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良好的生态条件资源条件,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航道综合整治,加之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的建设,长江的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期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故答案为: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三、转移支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转移支付均等化分为财力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凡(2013)论述了转移支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机制,指出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胡斌等(2018)实证得出:

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在概率上显著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晋升压力是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与晋升压力协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但依靠转移支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诸多问题。刘勇政等(2009)指出,不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可能抑制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和创新积极性。

1.2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正面激励: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使平衡分配能够提高效率,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李素艳(2016)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八省2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央一直在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稳健上升。

王丽艳等(2018)表示人均转移支付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约1%。负面激励:Checherita和Nickel(2009)通过研究欧盟转移支付数据发现,转移支付产生的“贫困化收敛”使地区实行再分配,但减少了地区的产出,阻碍了经济增长。

袁平(2014)指出,我国中央政府在支出责任下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激励扭曲,导致成本增加,转移支付会给部分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负向激励。

四、ota平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OTA平台作为酒店和代理商之间的媒介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业中几大巨头:餐饮,住宿,交通和娱乐。酒店作为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遭受着巨大的考验。

在电商发展的时代,酒店应该依靠OTA平台进行更好的宣传,提高订单产量,扩大品牌效应。作为酒店,也不能单方面地依靠OTA平台,而是从中吸取方法和经验,最重要的是提高酒店品质。

一、OTA平台带给酒店的积极影响

1.为酒店开拓了新的销售平台

酒店的传统销售模式是官网销售和到店销售,销售模式单一且局限。一些中小型酒店不具备自己的官网,且知名度低,导致线上订单量很少。而到店销售,顾客对酒店的了解很少,例如当面订购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导致酒店消费的人群不多。而OTA平台作为中间人,为酒店上架到平台上进行销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够通过平台进行房间的对比,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

2.提高酒店的订单量和知名度

数据表明,线上酒店销售订单占总销售额的30%,这说明不能轻视OTA平台带来的销售量。OTA平台会举行一些优惠活动,例如一些优惠券活动、团购活动来促进用户成单。另外平台上会有类似酒店订单和用户体验好评的排名,增加酒店的曝光量和销售量。

二、OTA平台带给酒店的消极影响

酒店之间会因为竞争而改动房间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入住,导致酒店回头客减少。另外OTA方会压低酒店房间价格,导致酒店利润减少。线上预订房间具有不确定性,顾客如果到店没有房间可能会影响酒店的信誉度,导致酒店在OTA平台上的顾客好感度会降低。

由此看来,在这个电商发展迅速的时代,酒店应该把握好OTA平台所带来的商机,好好利用,扬长避短,吸取其中精髓,当然也要避免OTA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自身品牌是最重要的。

五、公司的成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企业对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利益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的投入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对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中有所发展,获袭得一定的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技能转化为影响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在落实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的同时,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度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获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良好印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容易地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并且留住人才等等。

六、说明泰国气候、地形对发展农业的不利影响?

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多旱涝灾害,对水稻生长不利;(2)由于泰国纬度较低,多台风,也会加剧洪涝灾害;(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低纬度的泰国来说,降水的变率增大,会导致农业减产。

地形:泰国地形复杂,其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地形来划分,可将泰国分为四个区域:肥沃广袤的中部平原,山峦起伏的东北部高原,丛林密布的北部山区,风光迷人的南部半岛。泰国降水最充沛的是处于迎风坡面的沿海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大量的进入,并且在北面有高山阻挡,水汽主要在迎风坡成云致雨,造成大量的雨水无法迅速流走,引发洪水。泰国的农作多在湄南河平原,地势低洼,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七、农业生产受社会经济影响的表现?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

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5)总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八、分析我国地形结构对发展农业,交通的不利影响?

1.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2.高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

3.盆地 中国有四大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

4.平原 中国有三大平原,它们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位置、成因、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

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连,土壤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除此以外,中国还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也都是重要的农耕区。

九、央行加息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央行加息会对社会上的M2加大通货膨胀率。

十、简述我国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有哪些?

不利因素: 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仅能种植如: 春小麦、甜菜、大豆,并且只能作到一年一熟,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有利因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口的品质较佳; 2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不需施农药; 3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壤肥沃;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

上一篇:2020特岗宁夏面试时间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