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都城是什么?

一、南宋都城是什么?

1、南宋都城: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

2、临安府,是杭州在南宋时期的府名,为南宋都城。

3、靖康之变后,北宋沦亡,被金朝所灭。宋高宗赵构自济州(今山东济宁)至艺祖龙潜之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重新建立“宋”政权。

4、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宋室南迁杭州为行在所。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5、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

6、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增建礼制坛庙。

7、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月,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是岁,始定都于杭。

二、南宋 梁是什么?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生活放纵,号称“梁疯子”。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以梁楷这幅《泼墨仙人图》来看,仅是匆匆几笔,却能勾绘出酣醉的可爱人物的形貌;五官纠结一堆,宽袍大袖,露着大肚子,滑稽极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渲染,可以清楚的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这幅画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态,却不在意太多细节,这种自由潇洒的画法,在以后的中国绘画中称为“写意”或“泼墨”。

此类型的画重视观察,简单几笔就需抓住人的神韵,例如“仙人”的腰带,仅仅四笔,但是肚子的形状和行走时衣带的飞动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不拘形似的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他的画完成于瞬间,但却是一生绘画技巧经过千锤百链的成果。梁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最真实的自我。

为了表现“泼墨”,梁楷还特别采用了“纸”来画画,这与宋代大部份使用“绢”的习惯真的很不同!梁楷可以说是很叛逆的画家,有自我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中国画的新发展。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有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

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的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梁楷的减笔画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全面成熟,产生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各画家和优秀作品。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叉互相影响、吸收、渗透。笔墨技法有了明显的改进,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南宋梁楷的减笔人物画作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把真实的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画面,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图给枯杈上一枝垂柳随风摇曳,两只乌鸦绕树飞鸣,一轮圆月淡淡无光。构图洁疏,意境幽邃,寥寥数笔便将秋季黄昏时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简意赅。他画的山水、人物、花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这幅画是

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整个画面没有一根死板的线条,皆以圆弧线组成,富有流动感。画面的构图腾空而起,不留地面、天空,树巅、飞鸦占满画面,新颖别致,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

“泽畔行吟”的意思是在河边行走,并吟着(悲伤的)诗。语本《史记·屈原列传》:“屈原即放,披发行吟泽畔。”这里的泽,不是指沼泽,而是指江河。但在宋代画家梁楷的《泽畔行吟图》中,却找不到多少忧伤。

“赐金带,楷不缓,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做过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不受的“梁疯子”,作画亦不拘一格,绝不循规蹈矩。他的山水画和他的人物画、花鸟画一样,充满了特立独行的性格。《泽畔行吟图》虚多实少,意境高妙,耐人寻味。

在南宋中期山水人物画于马远、夏圭、马和之之外,受文人墨戏影响的画家,还有禅门画家梁楷等人。他们都以简笔作人物山水,既不同于文人墨戏,又不同于宫廷画家,作品中所追求的是一种禅的意境。

梁楷曾为画院待诏,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三、南宋是什么时期?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国土面积

约200万平方公里(1141年)

人口数量

8060万(1223年)

主要民族

汉族

主要城市

建康府、绍兴府、襄阳府

货币

圆形方孔钱、交子(纸币)

帝王

赵构、赵昚、赵惇、赵扩、赵昀等

时间

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

别称

宋、大宋、宋国

主要思想

理学

选官制度

科举制

著名人物

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朱熹

建立者

赵构

所属时期

宋朝

语言

汉语

都城

应天府(商丘)、临安府(杭州)

外文名

Southern Song

中文名

南宋

四、南宋最高的官位是什么?

南宋最高的官位是正一品

  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全为加官,不是常职。南宋末年的左右丞相,也为正一品),尚书左右仆射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光禄大夫为从一品。

门下侍郞,中书侍郎,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五、南宋的通用货币是什么?

南宋,所用于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铁钱,而且币值多为折二。它不同于北宋时以小平铜钱为主的情况。南宋初年,所铸的钱币仍沿用北宋的币制,有数种钱文书体,而且成对。

高宗建炎元年(1127),铸有“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和绍兴年间(1131~1162),所铸的“绍兴元宝”“绍兴通宝”都是这样的。

六、最能反映南宋气象的南宋词是哪一首?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反映南宋“气象”最贴切的一首诗,没有之一

七、发展农业的优势?

关于这个问题,1. 提供食品安全: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发展农业可以提供足够的食品和营养,确保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2. 促进经济增长: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城乡发展:农业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4. 保护环境:农业生产可以通过种植绿化植物、保护水土,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生态平衡。

5. 提供就业机会:发展农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促进就业。

6. 保障国家安全:农业生产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发展农业可以提高国家的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确保国家安全。

7. 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农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可以满足人们对农业文化的需求,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八、发展农业的条件?

1. 是有利的。2. 这是因为农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充足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合适的土壤质量、先进的农业技术、充足的劳动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农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3.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科研和技术支持、农业保险等。同时,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合理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发展农业的句子?

1.民之大事在农。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

2.农,天下之大本。元代农业机械学家 王祯

3.工不出则农用乏。汉代文学家 桓宽

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修身》

5.农,天下之大业也。汉代文学家 桓宽

6.劝农业,无夺其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十、清朝的为政举措?

载沣,全名爱新觉罗·载沣,是中国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字伯涵,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其先祖为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祖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载沣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个儿子,为光绪帝载恬同父异母的弟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生父亲。他8岁承袭其父奕的醇亲王爵位,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后迎娶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幼兰为福晋,生下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

  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因其子溥仪入承大统,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后来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载沣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初,因多年老感染风寒病故。成为大清最后一位亲王,也是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作为大清帝国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的载沣,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载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载沣的为政举措

首先,载沣是一个宽厚善良,讷于言词,不擅交际的人。清王朝从小就不爱说话,与亲戚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只是沉默的坐在一边听,很少发言。他也不善交际,或者可以说是不喜交际,凡是来醇王府的人,无论呆多久,他一般不轻易留饭,照例是淡淡漠漠、敷敷衍衍的。可是据说他在清王朝倒台后,闭门不出,经常接济穷困百姓。

  载沣是一个坚守“中庸之道”的人,他的儿子溥杰曾说:“父亲载沣明哲保身 没有安邦定国的大计”幼时的溥杰,曾在其祖母的念叨下,了解了自家的祖训,而这祖训正是载沣的处世之道。“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儿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载沣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循规蹈矩,无论什么季节,他的饮食、穿戴、发式,甚至有病吃什么药,下人都不用请示,因为他们知晓,王爷的回答一定还是照例。在肩负国家重任,手握王权时,载沣是如此,遵循旧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对王府的生活开支费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闻不问,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刘佳氏管理。周总理曾说载沣:“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

  另一方面,载沣还是一个有民族大义之人,坚守原则。义和团运动爆发,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随后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战败后,清朝与西方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一个条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国道歉。载沣在前往德国之后,面对德国皇帝要求他下跪拜见的要求,严词拒绝,坚持大义。而后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政府,他也坚决拒绝日本的受降条件,并且还对担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大加训斥。

  载沣在溥仪继承帝位的那一年,担任军机大臣,他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宗室的支持下,废黜袁世凯。第二年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在军事方面有所施政。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这些都是他听取德国人建议,归拢军权的表现。不过他任用的这一批人,大多都是庸才,所以后人才说载沣实际上在为政方面并无建树。

上一篇:智慧城市知乎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