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前景如何?

一、泥鳅养殖前景如何?

泥鳅在农村的稻田和池塘、河流里随处可见,它们一般生活在淤泥底,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 可食用、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

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各地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淡水水域中均能发展养殖,而且养殖效益非常高,那么2019泥鳅养殖的前景和价格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泥鳅的养殖生长周期非常短,盈利周期短,基本上养殖四五个月就可以拿去上市售卖了,而且产量非常高,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产出泥鳅250-500公斤,收入可以达到2500到5000元。

如果是稻田养殖一亩就可以产出一百公斤,收入能达到一千元,并且泥鳅这种水产不同于其他水产,它的病虫害等其他问题非常少,成活率高,很容易饲养,所以亏本率低,对养殖的水体要求也不高,所以养泥鳅有着成本低盈利周期短的优势。

2019泥鳅的养殖前景

1、从养殖的角度来看,现在养殖泥鳅其要求并不高,对场地和水源的质量都一般,泥鳅小巧,很方便运输,而且它的病虫害很少,养殖的成活率高。

泥鳅的器官和其他生物也不同,它可以利用肠道呼吸,所以在氧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够存活,对饲料也不挑,什么都能吃,食性很杂,而且在田里池塘里都能适应养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很好养的水产。

2、如今泥鳅的人工养殖占了泥鳅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对外主要是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进行出口,所以市场非常大,不仅是在内地的一二线城市,在海外的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加上泥鳅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被市场所认可,所以泥鳅的市场一直在蒸蒸日上。

泥鳅养殖成本和利润有多少?

以养殖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以28元/斤计算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2800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出:养殖1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2800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33600元。

8、利润:收入33600元-投资15940元=17660元/亩(如一年投种苗2批,效益更高)。

泥鳅养殖有哪些方法?

1、水缸养殖: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30公分,水深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

2、网箱养殖:湖边、河边、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即可。

3、鱼鳅混养: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一般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但是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

4、稻田养殖: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

①沟溜式: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宽35厘米,深20~30厘米,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②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 总面积的10~15%,但是要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问题。

5、池塘养殖:泥鳅一般采用天然泥塘比较经济实用,但对一些池硬较窄或是土带沙等情况为防止池塘漏水,则应考虑人造池塘。

①天然泥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

②人造池塘: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适合大规模养殖。

以上就是泥鳅养殖的部分介绍,希望每位养殖朋友都能养出高质量、高售价的水产。

二、泥鳅养殖前景与利润?

首先要肯定泥鳅养殖利润是可以的,前景也是不错的。

但泥鳅养殖门槛较高,养殖技术较复杂,不象养殖四大家鱼那么简单,如果想要养殖泥鳅,一定要在掌握好技术之后再做决定。

三、泥鳅养殖业的前景如何?

现在养泥鳅怎么样?泥鳅养殖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水产养殖项目,在南北方都有大量的养殖基地,养殖周期短,养殖要求低,市场销售价格稳定等优势,受到了众多创业者的青睐。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养殖前景。

泥鳅养殖前景分析

1 消费市场泥鳅多年来销路都很不错。

港澳台市场也反复向要地本地要货,且数量较大。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观察表现,中国的泥鳅在日本、韩国市场上也深受欢迎。从2000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多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2万~16万吨,但市场只能提供6万吨,缺口很大。2002年每千克16元,2008年又上升至26~46元。虽然前三年价格有点不稳定,但是泥鳅的市场需求量是呈上升趋势的。因此,泥鳅在国内外市场的容量和贩卖潜力很大。要是我们在现有根本上增长科技和物质投入,扩大泥鳅养殖范围,实行苗种作育、成鳅养殖、泥鳅加工和贩卖成龙配套,肯定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市场行情分析

泥鳅价格经过2013年-2016年的大起伏后,在2017年呈现稳定趋势。全国泥鳅养殖的兴起,虽占了有利地理位置,但也带动了很多城市消费,泥鳅不再局限于几个火锅城,消费会带动市场供求。养殖户的年龄趋向于年轻一代,新的理念和技术的推广,会养出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且对外出口已开始恢复,这可大大扩大消费人群。2019年养泥鳅前景如何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环境掩护意识空前提高,对食品宁静和人类自身的康健越发关注。因此,渔业生产必须从重数量轻质量型渔业转向无公害水产品康健养殖。现在水产养殖中的质量问题是制约着渔业生长和市场竞争力的紧张抵牾之一。它不但影响着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而且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康健及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泥鳅养殖必须走康健养殖之路,只有这样,才气使泥鳅养殖生产连续生长,养殖产业及其市场前景才会不停扩大。

3 养殖优势泥鳅的饲养对于其他鱼类也是要低很多的,并且它的成活率也很高,所以说不需要投入太多和损耗太多。总结来说就是泥鳅养殖相对投资要少,并且资金压力的状况也比较小。所以很适合很多人来养殖,泥鳅养殖利润也是很明显的。

现在养泥鳅怎么样?

一亩左右,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以28元/斤计算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2800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出:养殖1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2800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33600元。

(8)利润:收入33600元-投资15940元=17660元/亩(如一年投种苗2批效益更高)泥鳅养殖特别提示目前市场上有人工和野生苗两种,均可用于养殖,但养殖效益有很大差别。

泥鳅好养吗?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一般情况泥鳅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现在养泥鳅怎么样?由上可知泥鳅养殖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养殖效益也很不错,只要掌握好养殖技术,还是非常赚钱的。

四、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五、黄鳝,泥鳅的养殖前景怎么样?黄鳝,泥鳅哪个更适合养殖?

前景相当可观,两者选一从养殖简易程度来讲肯定是泥鳅比较简单,当然价格也没有黄鳝贵!不过对于初次养殖还是建议先养殖泥鳅为先!!降低风险!不可以开始一味的追求利益!!祝你成功!!

六、泥鳅加工前景?

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泥鳅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泥鳅加工产品如泥鳅罐头、泥鳅干、泥鳅粉等,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泥鳅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包装等,形成产业链。因此,泥鳅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七、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

八、泥鳅可以在缸里面养殖吗你?

泥鳅可以放在鱼缸里养。 鱼缸池底需要铺15厘米至20厘米厚的肥泥,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九、小泥鳅养殖?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步骤/方式二

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步骤/方式三

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步骤/方式四

日常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勤加换水,经常的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温,另外要做好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要注意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步骤/方式五

日常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此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步骤/方式六

病害预防

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关的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步骤/方式七

捕捞

捕捞泥鳅时,可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或者是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十、怎样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上一篇:绍兴麻油鸭做法?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