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之前中国信奉的神话?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2、共工怒触不周山
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3、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4、嫦娥奔月
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
二、先秦之前的文字?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等
先秦文字除甲骨文外,还包括金文。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文,铭文很简短,一般为二三个字,多为族徽。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自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为浓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文字异形的现象。东方六国文字品式多样,风格不一,有很高的艺术性。
三、先秦之前的文学?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文学的起源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那时候的文学以口头文学形式为主。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部分也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的先秦文学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中国蔬菜种植排名?
玉米,青菜,白菜,生菜,花生,甜菜,空心菜
五、中国蔬菜种植面积?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面积为3.35亿亩左右,产量达7.69亿吨,一年产能可以满足150亿人的吃菜需求,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两倍,产能严重过剩。
六、中国种植蔬菜的优势?
中国有一个适宜种菜的地理环境
在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带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比较分明
光热水条件优越,满足了蔬菜生长的需求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仅领土面积广
东西南北跨度也较大
具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
多种可以从事种菜活动的地形地貌区
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10期
再加上我国的土壤种类丰富,土质养分充足
不仅有肥沃到砖头缝里就能长出菜的东北黑土
还有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黄土
以及分布南方某些地方的红壤土
正所谓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
能种出好菜的都是好土地
因此光从自然环境条件来说
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理想的蔬菜种植国度
七、中国蔬菜种植环境?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种植面积在3亿亩以上,年产量在7亿吨以上,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产品在种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下面进行蔬菜种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种植面积在3亿亩以上,年产量在7亿吨以上,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产品在种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下面进行蔬菜种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蔬菜行业分析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菜篮子在不断扩大,对蔬菜的需求和消费也在不断提高,这促进了我国蔬菜种植行业的整体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同步提高。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蔬菜产量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蔬菜产量为57264.86万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及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动,全国蔬菜产量增加至2019年的72102.56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2.5%。
目前我国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各区域蔬菜优势品种不同、上市档期交替,形成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从各省蔬菜产量看,山东省是我国蔬菜大省,其蔬菜产量一直稳居第一,2019年蔬菜产量为8181.1万吨。河南、江苏、河北省蔬菜产量分别位于第二、三、四名。2019年河南省蔬菜产量为7368.74万吨,河北省蔬菜产量为5093.1万吨。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进出口总额及总量均在不断增加,其中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进出口总量增加更为明显从2015年的1042.42万吨,增加值2019年的1213.36万吨。
2019年我国蔬菜进口量为50.17万吨,出口量为1163.19万吨。2020年1-5月我国蔬菜的进出口量465.21万吨,其中进口23.10万吨,出口442.11万吨。
结合我国蔬菜的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的数据对蔬菜表观消费量进行计算得到2015-2019年我国蔬菜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15年蔬菜表观消费量为65431.54万吨,至2019年全国超14亿人蔬菜的表观消费量共计70989.54万吨,相比于人口0.46%的年均复合增速,2015-2019年蔬菜表观消费量的复合增速为2.06%,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对蔬菜的人均需求不断增加。以上便是蔬菜种植行业发展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八、中国蔬菜种植之父?
多年来党和人民给了王乐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中国改革功勋奖章”、“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及省市级荣誉等几十项,这对一个只读过四年书的农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靠着勤劳、智慧、胆识,创造了"“绿色奇迹”,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掀起了一场以种植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白色"浪潮,这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王乐义受到人们的尊敬,不仅因为他创造了蔬菜种植的奇迹,更因为他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九、先秦之前是哪个朝代?
秦国之前是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代”。
2、东周简介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各诸侯相互征伐,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不久赧王崩 ,秦国迁走九鼎,宣告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春秋战国,
十、先秦之前长裤叫什么?
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来看,中国早期的裤子都为开裆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穿着裤子,它在古代写作“绔”、“袴”。不过彼时的裤子不分男女,都只有两只裤腿,无腰无裆(也可说是无腰开裆),穿时只套在胫上(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古人又称之为“胫衣”。
因当时的裤子只有两只裤管,所以裤的计数与鞋袜相同,都以“双”字来计。穿这种裤子的目的是为了遮护胫部,尤其是在冬季,可起到保暖的作用,这种裤子外面必须要穿其他衣服。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着有一条似腰裙的服饰“裳”,用来遮羞。秦汉之际,裤子从胫衣发展到可遮裹大腿的长裤,但裤裆仍不加以缝缀。开裆便于私溺,因而古书上也称这种裤子为“溺袴”。
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条围裙状的服饰,那就是裳。衣、裳、袴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遮覆。由于裤都被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次的布制成,富贵之家也有用丝织品为之者,但在社会上被公认为奢靡之服。我们今天称衣著华丽、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为“纨裤子弟”就由此而来。“纨裤”,即细绢制成的裤。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衣裳》一节中明确地说:“纨袴,贵家子弟之服。”
传入中原的满裆长裤,则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对于这些长年骑在马上的游牧民族来说,穿裳骑马很不方便。他们很早就开始穿着满裆的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