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极科考站科考什么?
长久以来,南极地区一直是人类的生命禁区。其实在古代人类就有对两极地区的思考。正所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说的其实就是在中国北方的贝加尔湖,而在贝加尔湖更北一点就是更大的北冰洋。因为北冰洋几乎没有什么陆地,所以并不适宜科考站长期在这里进行研究,这个时候南极就成为了人类长期驻扎。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自己的考察站,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但是要知道在南极生存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大家要顶着人类难以适应的严寒。另一方面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幸运的话,你可以看到企鹅从你的旁边悠哉悠哉的路过。但是这个情况是很少见的,所以大部分时间科考人员都是闷头扎在研究所里边儿。
首先为什么人类想要研究南极大陆呢?主要就是这里在过去几千万年以来都没有人类踏足。对于我们而言,这就好像一张纯洁的白纸一样,让我们研究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对环境都都造成了哪些变化。而南极地区就是一张完美的对比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比来发现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实这样的地区除了南极之外,一些高海拔人迹罕至的地区,同样可以进行研究。
但是在南极地区,科学家们却先后发现了很多的矿产资源,甚至一些矿产资源的储备量要远超过现在其他大陆上发现的总和。而且除了矿产资源之外,因为南极冰川的原因,导致这里封存了很多远古生物。对于这些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更久远的远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人类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
二、南极科考站顺序?
我国南极科考站的顺序: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泰山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南纬62度12分59秒,从纬度位置看,在南极圈之外。
2、1989年,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建成,纬度是南纬69度22分25秒,这次进入了南极圈,也登上了南极大陆,比长城站进了一步。
3、2009年,中国第三个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更进一步到南纬80度25分02秒,位于距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海拔4093米)的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4、2014年,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成,纬度是南纬73度51分。泰山站海拔2621米,在科考站中也算比较高的,以泰山命名,也比较贴切。
5、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三、南极有多少科考站?
第一名:8个
俄罗斯在南极洲有8个科考站,是在南极洲建立科考站数量最多的国家。1956年,俄罗斯在南极洲建立了米尔尼站,这是俄国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之后俄国又建立了东方站、新拉扎列夫站、青年站、列宁格勒站、别林斯高晋站、俄罗斯站、进度站,一共八个科考站。可见,不得不说俄罗斯在这里建立的科考站真多。
第二名:7个
阿根廷在南极洲有7个科考站,估计很少会有人想到在南极洲科考站第二多的是阿根廷。毕竟这个国家实力一般,国际上影响力并不大。阿根廷在南极洲之所以有这么多科考站,和其距离南极洲近有一定的关系。1904年,阿根廷在南极洲建立了奥尔卡达斯站,不得不说时间真的很早。之后阿根廷又陆续建立了圣马丁站、布朗海军上将站、卡里尼站、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埃斯佩兰萨站、贝尔格拉诺二号站,共七个科考站。
第三名:6个
美国在南极洲有6个科考站,数量上虽然没俄罗斯、阿根廷多,但并不少。1956年,美国在南极洲建立了麦克默多站,这是美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之后美国又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帕尔默站、塞普尔站、伯德站、西南极冰盖分区站。美国最后建立的科考站是在2005年建立的西南极冰盖分区站。近些年,美国对南极科考站投入得越来越多。
第四名:5个
中国
我国在南极洲拥有5个科考站。1983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南极条约》。1985年,我国在南极建立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之后我国又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除了这四个,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罗斯海新站也即将投入使用。这就是我国在南极洲的五个科考站。
智利
智利在南极洲也拥有五个科考站,数量和我国一样多,并列第四。智利和阿根廷一样,距离南极洲非常近,所以科考站相对来说比较多。1947年,智利建立第一个阿土洛普拉特舰长站。之后智利又建立了贝纳尔多·奥伊金斯将军站、冈萨雷斯·维德拉站、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站、胡里奥·埃斯库德洛教授站。智利的科考站名称还是很有意思的,都是人名。
第五名:4个
德国
德国在南极洲拥有4个科考站。1981年,德国在南极建立了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站。之后又建立了诺伊迈尔2号站、科嫩站、诺伊迈尔3号站。一共三个,德国的科考站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在欧洲国家里却是最多的。
日本
日本在南极洲也拥有4个科考站。1957年,日本在南极建立了昭和站。之后又建立了瑞穗站、飞鸟站、富士冰穹站。
第六名:3个
英国
1947年,英国在南极洲建立了西格尼站,之后又建立了哈雷站、罗瑟拉站。
印度
1984年,印度在南极洲建立了达克辛-甘戈特里站,之后又建立了迈特尼站、巴拉提站。一个热带国家在南极拥有科考站,真的很佩服来到这里的印度科学家。
澳大利亚
1954年,澳大利亚在南极洲建立了莫森站。之后又建立了戴维斯站、凯西站。澳大利亚和印度一样,都是热带国家,在南极建立科考站。
第七名:2个
法国
1956年,法国在南极洲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2006年又建立了康宏站。
意大利
1986年,意大利在南极洲建立了马里奥·祖切利站。2005年和法国合作建立了康宏站。这一点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两国共用一个科考站,不知道交流起来方便不,毕竟语言不同。
韩国
1988年,韩国在南极建立了世宗王站。2014年,韩国在南极建立了张保皋站。韩国这两个科考站都是常年站,意味着常年可以使用。
西班牙
1988年,西班牙建立了胡安·卡洛斯一世站。1989年,西班牙又建立了加布里埃尔·卡斯蒂利亚站。
挪威
1990年,挪威建立了特诺尔站。1993年,挪威建立了托尔站。
乌拉圭
1984年,乌拉圭建立了阿蒂加斯站。1997年,建立了鲁佩尔托·艾丽切尼贝尔蒂站。
瑞典
1988年,瑞典建立了斯维站。1989年建立了瓦萨站。
第八名:1个
在南极建立一个科考站的国家有白俄罗斯、南非、捷克、巴基斯坦、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乌克兰、巴西、秘鲁、厄瓜多尔、新西兰。一共14个国家。除了这14个国家,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还在南极建立了世界公园站,这个科考站不属任何国
四、中国南极科考站标志?
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了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五、南极科考站招人要求?
南极科考站招人通常有一些特殊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极端的环境。一般来说,他们会寻找有以下特征的人:
1. 身体健康:由于南极地区的恶劣条件,身体健康是必须的。申请者需要通过体检,并确保自己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
2. 技能背景:科考站通常需要各种不同的技能,如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具备相关技能背景的申请者将更有竞争力。
3. 团队合作能力:在南极科考站,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申请者需要展示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适应能力:南极地区的环境非常恶劣,申请者需要展示出适应这种环境的能力,包括对极端寒冷、孤立和艰苦条件的适应能力。
5. 学术背景:对于一些科研类的岗位,具备相关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将是一个加分项。
请注意,不同的科考站可能有不同的招聘要求,请在申请之前仔细阅读招聘公告并了解所需条件。
六、南极科考站做什么?
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站主要的科考监测内容有气象、卫星云图的监控、地震监控、电离层的观测等;还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并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任务。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和未被工业污染的净地,是科学实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七、南极科考站的意义?
1、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2、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富,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南极科考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3、中国参与南极科考,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尤显重大。
4、早在1983年8月,中国就加入《南极条约》。
5、1984年6月,中国成立了第一支南极考察队。
6、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洲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同年10月7日中国又获得《南极条约》协商国资格。
7、1989年2月26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又在南极圈内的普里兹湾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
8、此次南极科考DOME-A建站,显示了中国南极科考具备了从南极边缘向大陆纵深拓展的能力,标志着中国正在由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进,也是中国于第4个国际极地年期间在人类极地考察史上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
9、建站对于提升中国在南极的科考水平、推动南极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0、扩展资料为了保护南极环境,人们在南极地区划分了许多特殊保护区、科学兴趣区、特殊管理区、历史纪念点等等。
11、考察队员要进入这些特殊保护区工作,都要经过特别申请和批准。
12、为了加强南极环境保护,还规定各国南极考察队都要设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官员,要对考察队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和措施的教育;各国考察船、考察站要建立污水、垃圾、油污和其它污物的处理装置,对各种垃圾、污物进行分类处理;要特别注意对南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
13、不准把南极洲以外的动、植物种群引入南极,以免带入病、虫害。
14、人类在极地的活动方式,除了探险、捕捞和考察外,又多了一项旅游。
15、据1997年英国南极调查局不完全统计,1996年度有16船次和多架次飞机运送约9000人次去南极旅游,虽然游客行为受到必要的限制,但仍不可能不对南极环境产生影响。
16、1989年1月,阿根廷的客货轮“天堂湾”号在南极半岛海域失事,将1000多吨柴油和汽油泄入海洋,造成大面积污染.而船上所载的就是去美国帕默站的游客。
17、此外,一些货船或旅游船往极地海域扔垃圾,而且大多是不能被生物分解的塑料垃圾,对极地环境破坏极大,考察人员曾亲眼见到一头海狮误吞一大块塑料,结果窒息而死。
18、所以,在 1997年第2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呼吁,要抑制南极旅游和非政府活动,并且要以经济措施加强对南极旅游的管理。
八、南极科考站记忆口诀?
中国南极科考站按照建站时间顺序
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罗斯海站(在建新站)
记忆口诀
中国在南极建造了一个冰块长城,长城的中间填满了轮胎,一只调皮的骡子叼着轮胎跳进了死海游泳
冰块长城:长城站
中间:中山站
轮胎:仑泰,昆仑站、泰山站
骡子、死海:罗斯海
其他知识点:
长城站:乔治王岛,未登南极大陆(常年科考站)
中山站:登上了南极大陆(常年科考站)
昆仑站: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科考站(度夏科考站)
泰山站: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度夏科考站)
九、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建设历程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2004年11月中旬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启动,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将启动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
选址测图
要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必须先进行选址测量。据介绍,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冰厚达3000米,制高点海拔4093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零下80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仅为零下3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8.4摄氏度,且空气稀薄,被国际科考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根据计划,测绘队将负责第24次考察队前往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的导航工作,并对沿途的GPS点进行选测。在冰穹A地区,测绘队员将围绕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在东西方向30千米、南北方向200千米的矩形区域内,进行约2平方千米范围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
为研究冰盖的升降和移动规律,科考人员还将在冰穹A区域建立一个6000平方千米的冰盖运动控制网,并进行首次观测。其中,对冰穹A最高点进行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冰面测绘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扫描,冰下测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获取的数据再以GPS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
自然环境
长城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米,宽约300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
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
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建立于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不在南极圈内)。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
航空摄影
根据计划,在长城站及周边地区,测绘队将进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并对已有的7个控制点铺设标志。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平均海拔70米,气候终年寒冷、干燥,有中国长城站站址及附属科学设备,以及智利费雷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阿蒂加斯站和韩国世宗王站等站址及附属设备。地面为山地碎石质,行走困难,只有一条贯通各国考察站的简易道路。
测绘队员将采用人工布设地面像控点标志,以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直九”直升飞机为载体进行航空摄影,并对影像进行室内外综合判读。此外,测绘队还将开展一年一度的GPS国际会战观测,这是由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会战观测,长城站已连续参加12年。
测绘地形
根据计划,在中山站地区,测绘队将以南极协和半岛团结湖以北的中山站站区为核心,测绘约2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气候条件极差,平均气温零下2.8摄氏度,地面为石质,沿海边有常年积雪地及不融冰区,给野外作业带来极大危险。测绘队员将采用极坐标法,对所有的地物、地貌要素点进行三维坐标采集。
测绘队还将开展GPS常年跟踪站设备改造和新观测墩建设,并为冰穹A考察队提供GPS实时差分定位导航服务。
测绘计划
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极地基础测绘科考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将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家测绘局先后派出了科考队员70多人次,参加了历次的南极科考工作,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并在南极测绘科考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把极地基础测绘列入国家基础测绘计划。在近两年内,国家测绘局将为南极第三个科考站建站提供测绘保障,建立西南极高分辨率影像动态监测区,进行南极地图的整合和编制。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南极基础测绘任务顺利完成,国家测绘局已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中国24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穹A区域测绘、长城站周边地区航空摄影测量、南极中山站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等专业技术设计书进行了评审,对测绘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试,并对测绘队员进行了培训和训练。
记者2015年1月6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中国在南极维多利亚地的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包括新建南极考察站重点区域地质勘察、预选码头勘察建设及难言岛周边环境评估、自动气象站修复等工作,为中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5个考察站做好准备。
第34次科考
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考察队员将把预制的科考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品舱等临建设施、工程机械、工程辅助设施设备部署上岛;完成临建设施安装;建设临时码头;进行站区场地平整。
“搭建的临建设施将为今后2—3年的建站施工提供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必要条件,在新站建成后,部分临建设施可保留作为考察站的应急避难场所。”张体军说。
此次考察中,考察队还将开展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物要素的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开展拟建站区的实地踏勘、工程地质勘测、1∶500和1∶1000地形图测绘、附近海域的水下地形测绘、拟建码头区域的资料勘测收集等工作。
通过对鸟类、环境的详细调查,将为新建站址周边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开展基础测绘、地质勘察、海域水深调查等,将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资料;通过现场工作,了解掌握施工难点,将为今后建设作业积累经验。
按照设计,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科考范围300—500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区建筑布局、设施布置、工程运输装备和航空保障系统完善、科考观测设备设立等。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快2022年建成。
十、南极科考站怎么建设?
南极科考站的建设过程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建设地址:选择合适的地址,考虑到科考站的建设要求、周围环境、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准备物资:包括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科研设备、救援物资等。这些物资需要提前筹备,确保科考站建设顺利进行。
运输物资:将所需的物资和设备从其他地方运送到南极,考虑到南极的极端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需要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如破冰船、货船等。
建设主体结构:在选定的地址上开始建设科考站的主体结构,包括房屋、实验室、仓库等。考虑到南极的严寒气候,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防风雪能力需要特别设计。
安装辅助设施:安装必要的辅助设施,如电力设备、通讯设备、净水设备等。这些设备对于科考站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完成室内装修:对科考站的室内进行装修,考虑到科考站的功能和科研人员的生活需求,装修要尽量舒适、实用。
人员培训和物资储备:对科考站的科研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科考站的工作流程和生活环境。同时,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和科研物资,确保科考站在建设完成后能够顺利运转。
建设南极科考站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由于南极的极端环境和气候条件,建设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