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成本如何计算?
1.种子费 外购种子或调换的良种按实际支出金额计算,自产留用的种子按中等收购价格计算。
2.肥料费 商品化肥或外购农家肥按购买价加运杂费计价,种植的绿肥按其种子和肥料消耗费计价,自备农家肥按规定的分等级单价和实际施用量计算。
3.农药费 按蔬菜实际使用量计价。
4.设施费 有些蔬菜种植使用了大棚、中小拱栅、棚膜、地膜、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计价。对于可多年使用的大棚、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要进行折旧,一次性的地膜等可以一次计算。折旧费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折旧费=×本种植项目使用年限/折旧年限
5.机械作业费 凡请别人操作或租用农机具作业的按所支付的金额计算。如用自有的农机具作业的,应按实际支付的油料费、修理费、机器折旧费等费用,折算出每亩支付金额,再按蔬菜面积计入成本。
6.排灌作业费 按蔬菜实际排灌的面积、次数和实际收费金额计算。
7.畜力作业费 有些使用了牛等进行耕耙,应按实际支出费用计算。
8.管理费和其他支出管理费是种植户为组织与管理蔬菜生产而支出的费用,如旅差费、邮电费、调研费、办公用品费等。承包费也应列入管理费核算。其他支出如运输费用、货款利息、包装费用、租金支出、建造栽培设施费用等也要如实入账登记。
物质费用=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设施费+机械作业费+排灌作业费+管理费+其他支出。
二、蔬菜生产中人工费用的核算
我国的蔬菜生产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因此人工费用在蔬菜产品的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人工消耗折算成货币比较复杂,种植户可视实际情况既要计算雇工人员的工资支出,也要把自己的人工消耗算进去。
三、蔬菜产品的成本核算
核算成本首先要汇总某种蔬菜的生产总成本,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该种蔬菜的单位面积成本和单位质量成本。生产某种蔬菜所消耗掉的物质费用加上人工费用,就是某种蔬菜的生产总成本。如果某种蔬菜的副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时.计算蔬菜主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时,要把副产品的价值从生产总成本中扣除。
生产总成本=物质费用+人工费用
单位面积成本=生产总成本/种植面积。
单位质量成本=/总产量
为搞好成本核算,蔬菜种植者应在做好生产经营档案的基础上,把种植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详细计入,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今后的种植大有益处。
二、水培蔬菜成本如何计算?
培蔬菜主要是以大棚栽种为主,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的话,大概每亩的大棚建设费用是在5000元左右,每年的租金是在800元左右,加上一些人工费用、材料费和滴灌设施等费用在2300元左右,所以每亩大棚蔬菜的成本是在7300元左右。在我国水培蔬菜已经成为主流,大多数以大棚栽培为主,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的话,一般按照最简易的建设大棚计算的花,每亩需要的地膜两年一换,平均下来每亩普通蔬菜的建设成本是在5000元左右,若是使用好点的地膜,需要的成本还会更高。蔬菜大棚的优势主要是在于可以进行反季节栽种,有些蔬菜在反季节的时候在市场上的价格会很高,很多人利用这个反季节的时间差,获得高回报的利润,但这些蔬菜的价格行情不一样,每年都能达到1~2元的收购价格。
我们可以取中间值计算的话,通常来说一个季节每亩大棚蔬菜能采收5000斤左右,但在一年中可以收获3~4季,也就是每亩能产20000斤左右的蔬菜,按照市场的平均价格收购的话,大约每亩的效益是在30000元左右,减去成本种植的利润是在22700元左右。
三、蔬菜工厂化种植成本?
地区间不同,差距很大。在平原地区种植,如果土地成本考虑一田在500元的情况下,购买工厂化菜苗3500棵就需要700元,亩用肥200-300元,机耕以及水电150元,农药100元,人工300元。一亩地从种植到收获至少2千元(不包括收获人工)。大面积种植经济还可观。
四、集装箱种植蔬菜成本?
由于集装箱种菜的成本在2千元左右,由于集装箱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所以相关蔬菜售卖的价格也很昂贵,所以很多地区对于集装箱蔬菜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集装箱种菜的商业规模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全方面的扩大。
五、如何计算蔬菜批发成本?
先来说一下蔬菜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几类参与者:菜农、菜行、批发商(随着地方的大小,可能会分多级)、零售商和购菜者。抽象出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不考虑超市、生鲜超市等,拿一个小菜市场中大蒜的议价过程来分析(这只是我知道的一种情况,可能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
参与者:菜农、菜行、批发商(假设没有多层级)、零售商、购菜者。
过程:
1、菜农将自己收割的大蒜,装车运送到XX城市的蔬菜行,交给某专门销售大蒜的菜行老板。然后根据成本、往年价格和自己的期望利润,定一个价格给菜行老板(假设为2元/斤)。这个价格并不一定是最终的成交价格,只是菜农的期望最低价格,菜行老板会根据市场调整价格的,所以菜农并不能控制市场价格,但是一般同地区的菜农对于同一种蔬菜,都会沟通一个相同的价格,所以同地区的菜农之间没有大的竞争。总的来说,关于供应和需求,是不需要菜农进行考虑的。参考价格也都是靠经验和菜行的销售信息。当然蔬菜价格还与季节、天气、质量等因素有关。
2、菜行,相当于中介,他们并不收购菜农的蔬菜,只是帮菜农进行销售,收取一定的提成和管理费。所以,如果市场需求大于供应,那么菜行老板就会提高销售价格;反之,就会降低价格。菜行老板当然希望卖的价格越高越好,那样自己拿的提成也高,但是同一个蔬菜行,并不只是一家卖大蒜的,所以同行间的竞争以及其他地区菜农的竞争,能够保证价格处于正常水平,所以这个价格还是由市场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假设最终成交价为2.5元/斤,相比菜农报价有所提高)。
一般来说,市场对蔬菜的需求保持在稳定水平(在天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时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为什么要用大蒜做例子呢?因为大蒜的价格波动其实非常大、需求受天气影响小,而且能总结出很明显的特点。如果今天武汉市大蒜卖到了5块,那么山东的大蒜菜农就会很愿意将大蒜运到武汉来卖,所以将会有10几车大蒜在过几天被运到武汉菜行,一下子就形成了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这时大蒜价格就会下降,菜农也很有可能会赔本。相反,一些本该运往南京的大蒜,因为菜农将其运往了武汉,导致南京的大蒜供应减少,就会造成大蒜在南京的价格上涨。(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一般很少出现,能够出现这样的例子主要是互联网让各地区蔬菜价格透明化,再加上物流更加便利,菜农都想获得更高的利润。)主要是想借这个例子说明一下供应和需求对蔬菜价格的影响。
菜农与菜行间,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如果菜行老板做的好,帮菜农赚到了钱。就会有很多菜农愿意把自己质量好的蔬菜交给这个菜行老板进行销售,走的量越大,显然菜行老板赚的钱就越多。相反,菜农把菜交给你,却亏本了,显然这个菜行老板的口碑就会下降。这只是其中很简单的一个抽象,菜行远比这个要复杂,既要维持包菜农的人脉,也要维持下线批发商的人脉,还要维持自己销售品牌等。
3、批发商,他们从菜行里购进蔬菜,然后卖给下面的零售商,一般负责城市里的某个区(更小级别的地区)的蔬菜销售。与菜行不同,他们需要购进蔬菜,所以他们对蔬菜价格、质量相对更加敏感,会货比三家,维持着菜行之间的竞争。显然,他们是不能控制价格大方向的,他们从菜行手里以2.5元的价格购进大蒜(上面假定这个价格为菜行老板定价),他们会加上成本以及自己的盈利期望拟定一个价格进行销售(假定此时变为3元/斤)。
一般情况下,批发商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只有他们的成本和期望利润,其实正常情况下,因为同行竞争的关系,所有的经营模式都是这样。但是他们在供应和需求极大不平衡时,就会放大这种价格改变程度。假如,南京因为上面例子大蒜供应下降,而江宁区只有一个批发商购进了大蒜,那么他会大幅度提高大蒜的批发价格(可能变为4元/斤)。他们需要更加敏感的去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的波动,虽然他们并不会做各种调查,全靠经验和其他信息。
4、零售商,算是最下层的节点了,直接跟消费者打交道。他们在意蔬菜质量,也在意蔬菜价格,但是他们是完全难以控件价格趋势的。一般也只能加上一点期望利润,也正因为此,他们才是最容易耍手段的,缺斤短两、瞎报价格等。
5、购菜者,对蔬菜价格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唯一能反抗高价格的方式就是不买,以此来减少需求量。当然,还有天气变化,购菜者对特定蔬菜的需求改变,所以他们只能通过需求的改变,反过来影响价格变化。
并没有专门研究过,边写边总结的,写的有点乱。可能思路也有点胡乱,但是大概我的观点就是这样的。
总结一下:蔬菜价格由各级参与者的成本和期望利润影响,也由市场需求和供应变化影响。菜农并不是价格的直接控制者,相对自由的市场里价格还是主要受需求、供应的影响比较大。
六、大棚蔬菜立体种植成本和利润?
种菜给专业的人打理,肯定菜不一样,费用也高,但人轻松,如果想成本低,就自己吃苦,自己想办法,如果想当甩手掌柜那就成本高,讲利润,那就看你卖给谁,怎么卖,农家种菜,没什么大成本,自己种了吃,想拿出去卖也可以挣些成本,想多挣点钱,那就看你怎么想了
七、超市蔬菜成本计算公式?
定价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定价毛利率=(售价-进价)/售价,售价=进价/(1-定价毛利率)。
有些门店采用的计算公式是售价=进价*(1+定价毛利率),这样测算得出的定价,反推定价毛利率会低于前面公式反推的定价毛利率。
八、水果种植成本计算表?
苹果种植的费用大概包括化肥费用(800元一亩地)、农药的费用(300元一亩地)、套袋袋子费用(900元一亩地)、灌溉的费用(150元一亩地)。场地租金(500元一亩地) 下树采摘人工(600元一亩地) 其它管理杂费(200元一亩地)共计成本每一亩地3450元
产量收入按平均每亩地7000斤,包含3000斤80果按开称价2.5元算,4000斤小果按0.8元计算。7500+3200共计10700元收入。 平均为1.5元,也就是说种果农民还赚1元一斤,是有利可图的。
收入10700减去3450支出=7250元每亩地, 按种10亩地计算,72500元
九、今年大棚蔬菜种植成本
今年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分析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棚蔬菜种植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棚种植不仅能够提供全年新鲜的蔬菜供应,还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本文将对今年大棚蔬菜种植成本进行深入分析。
大棚种植的优势
大棚种植相对于传统地面种植而言,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大棚可以保护作物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如暴雨、高温等。其次,大棚可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此外,大棚作物的生产周期短,可以实现多季度连续种植,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今年大棚蔬菜种植的成本情况
今年大棚蔬菜种植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赁费用、大棚设备投资、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等方面。具体来说:
- 土地租赁费用: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租赁市场的供需状况,土地租赁费用有所差异。
- 大棚设备投资:大棚设备包括大棚结构、覆盖材料、喷灌灌溉系统等,投资金额较大。
- 种子:蔬菜种子的价格与品种、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
- 肥料:肥料的类型、用量和施用频次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 农药: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是保证大棚蔬菜产量的重要环节。
- 人工成本:大棚蔬菜生产需要劳动力投入,根据劳动力市场情况而定。
另外,大棚蔬菜产量和质量与种植管理技术密切相关。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能够提高产量、减少损失,进而降低种植成本。
大棚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大棚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产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因此,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操作,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对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例如,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应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可以降低农药残留;利用科学的温控技术可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等。
如何降低大棚蔬菜种植成本
降低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大棚的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 选用适宜的种子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
- 精细施肥和浇水: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和水分。
- 合理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防止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
- 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大棚蔬菜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的前景展望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大棚蔬菜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土地资源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蔬菜价格波动等。因此,农民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体而言,今年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分析表明,合理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够实现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的长远发展。
十、种植一亩露天蔬菜的成本要多少?
以韭菜为例,每亩用种20斤,加上肥料(500元)、农药(500元)、棚膜(1500元)、草帘(3000元)、土地租金(1000元)等费用,第一次投入在7000元左右。(不含建棚成本)每亩年收益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