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时期重农措施?
汉初生产凋敝、社会经济不发达,而商人却与国家争利使得商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其中商人对产品、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抢夺则越演越烈。商人对农民的剥削损害了国家在农民身上的利益,更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土地与人口资源紧张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重农抑商的政策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在文化上的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道德规范、法家“抑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下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都促进了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政策措施
1、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学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这与汉初的政治经济环境的现实状况是相符合的。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与先秦及秦朝时的道家思想既有继承更有新的发展,汉初的黄老思想是博采先秦时儒、法、道等各家之长,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进取精神,“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能“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实践性;
它的思想简明,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主张在“万物之性”的基础上坚持“因物与合”的路线,不固执己见,不因循守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能随着事物和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及包容性。
在“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理念下,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趋于更加柔和的方式,如“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等,以缓和社会矛盾,不断休养生息、巩固统治、发展经济,为汉初经济的恢复、国家的发展强盛奠定了和平稳定、自由开放的环境。
2、保护自耕农经济
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
一是增加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汉高祖刘邦不但让部分士兵复员,削减军队人数,对解甲归田的军人“以有功劳行田宅”,让他们获得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并免除一定时期的徭役;此外,还号召逃亡的农民回乡;释免因生活困难而卖身为奴隶的人;鼓励生育,凡农民产子,可免除两年的徭役等,以此来增加农业人口,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是颁布了“复故爵田宅令”,让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得到了土地。三是下令“举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即在道德和农业生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可免除本人徭役。四是颁布“劝农”诏书,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从汉文帝二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间,即公元前178到公元前141年间,汉朝中央政府共颁布劝农诏书8次;文景二帝时期更是亲自耕田,皇后亲自采桑;足见国家对农业的极度重视,有利于重农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是减免田赋,汉初轻徭薄赋,惠帝时“十五税一”,文帝时“除田之租税”,景帝时“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等都有利于鼓励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六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改善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汉武帝时赵括的代田法、耧车耧犁的发明等。由于汉初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采取了各项重农措施,据研究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8270500余顷,人口达5900余万,比战国时期增加两倍以上,奠定了汉代强盛的基础。
二、发展农业生产措施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农业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发展农业生产措施,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科学的种植计划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时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土地退化和疾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还可以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做到适时播种和收获,提高作物产量。
2.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非常重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同时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例如,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农业机械化也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农机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3. 加强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
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业科研可以培养出更多优良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农业科研还可以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民专业技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管理能力。
4. 加强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农业产业化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5.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产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产业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关键步骤。通过不断推进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农业的措施?
措施有:
一引进优良品种,二应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
四、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
江南丘陵是红壤,肥力低,耕地少,以丘陵为主,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 植被破坏严重,发展农业应该补充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种植茶树等耐酸作物,修建水库,夏季蓄水,发展小水电,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发展混合农业等等
五、概括曹操恢复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简析曹操重农措施的意义?
概括曹操恢复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是屯田。
他把统一北方,发展农业,安定百姓生活作为原则。他还采纳部下枣袛等人的建议,在许下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口等办法,充实编民,恢复农业生产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频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又一大成功
六、我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农业?
一,转变发展观念
1,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3,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
二,加快改型进程
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三,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可采取以下途径:
1,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首先要考虑的是集体经济的原有资产积累,对其进行改造,以扩大规模。
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对集体原有闲置的办公楼、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培育稳定、可持续收入来源。
2、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土地是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农村实行集体化道路的过程中,要全面开展村级土地、房屋资产的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拓展集体资源的运作空间。
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当前全国所有富裕村来看,它们都具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即村办集体企业和第三产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农村首先富裕的重要条件。
农村实行集体化以后,参加集体劳动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解决,为此集体一方面要鼓励、引导一部分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民就地务工,走“亦工亦农、工农并举”的道路。
4、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集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惠农政策
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国家政策开始偏向农村。从2004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部分惠农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人标准,体现时代要求,使领导班子在素质上有较大提高,年龄上形成梯次配备,知识和专业结构上有明显改善。
2、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这方面重点要强调发挥好村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要发挥好村干部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具备发挥作用的基本本领,包括知识水平、领导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本领。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广泛开展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努力把村班子干部培养成政治坚定,具有市场观念、科技头脑、创新意识,善于调查研究、了解民意、勤恳服务的新型领导者。
4、加强作风建设,力戒无视群众利益甚至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七、概括北魏道武帝和孝文帝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北魏孝文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政治:
整顿吏治、变革税制、颁俸禄制、改革官制、迁都洛阳。
2、经济:
行均田制、创三长制、改革租制。
3、文化:
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八、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农业的措施答题模板?
我国农业发展走绿色道路,走科技之路,走现代化之路。
九、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从1947年开始就颁布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后,继续推行改革。
到1952年,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一定程度适应了当时社会力的发展,农业经济继续发展。
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制度开始建立,农业生产力开始衰退。
直到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力才又复苏。
十、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经济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如下:
1、改革币制,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稳定经济,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了五株钱。
2、盐铁官营政府及国企控制盐铁生产销售,使国家独占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
3、重农抑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
4、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