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发展对策

一、农业生产发展对策

农业生产发展对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此,制定有效的农业生产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的关键。通过推动农业科技研究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提供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农业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等新技术的引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土地和资源的消耗。

2.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引导,优化农作物的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分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合理配置农作物的生产力资源,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

农业生态化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可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价格。此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认证体系,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5. 加强农业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农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共享。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此外,加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比重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发展对策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加强农业合作与交流等对策的实施,将为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拖期现象严重。按照现行规定,种植业财政补贴中央40%、省25%、县级15%;养殖业财政补贴中央50%、省10%、县20%。虽然地方财政补贴每年都能到位,但时间比较延后,拖期现象严重。如梨树县,财政补贴要求在6月份到位,但该县基本都在11~12月份到位,拖期将近半年之久,辖区其他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原因是农业大县基本都是财政穷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靠拆东墙补西墙完成。如梨树县2009年当年地方财政收入25700万元,农业保险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给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压力。另外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也极其困难。据调查,吉林省种植业保险财政补贴最大额度为二轮土地承保面积的70%,超过部分没有资金补贴,2011年已经出现退还农民自交保费的情况。

  (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面不稳定。由于农民集生产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等职能于一身,几乎是农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20%的保费目前对收入不高,余款不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另外有的农民对保险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被保险公司合理拒赔或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应赔的数量后就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感。有的农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受灾,买保险是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使保险面上下波动较大。如:四平辖区2007~2010年农作物保险分别为290.44万亩、582.99万亩、465.2万亩和686.1万亩,四年的波动幅度分别是增加292.55万亩,下降117.79万亩,增加220.9万亩。

  (三)查勘定损到户难度大,农户定损容易出现偏差。农业保险面对千家万户,土地零散经营,加上专业人员少和工作强度大,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不能普及到户,导致一部分农户定损出现偏差。

  (四)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从调查了解到,2007年制定的保险条款规定的保险金额已经涵盖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种植业的玉米为例,按照规定,予以保险的生产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等生产成本,保险金额为3000元/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成本提高。据农民测算,每公顷玉米的生产成本为:底肥16袋,每袋150元,上肥2袋,每袋200元,计2800元;种子6000粒的10袋,每袋80元,计 800元;农药160元;机耕800元。总计4560元,与保险标的3000元相差1560元。

  (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刚刚建立,无法承担巨大风险责任。吉林省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封顶赔付”,即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出现赔款超过保费总额度的巨灾时,实行100%“封顶赔付”。如果局部出现巨灾,全省统算没有超赔,受灾区域属于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就由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责任,包括超赔责任。当全省统算没有出现超赔时,按实际损失赔付。但这种机制虽然避免了超赔现象,但同时也破坏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信用,使农民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

  (六)农业保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务推广受限。目前我国还没有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保险是在各级领导小组的规定下进行的,缺少法律依据。另外农业保险一旦放开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无须竞争,会造成一些负面问题。

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中央提高对农业大省的财政补贴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三是建立巨灾风险基金。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三级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了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建立超赔风险基金,国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二)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一是政府部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二是在当前绝大多数农民还处于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政府对农民提高保费补贴。要做到一方面补贴数额达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足够的购买力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在使得农民买得起的前提下,还要让农民感觉到购买农业保险划得来,即在政府补贴后,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比其他非农收益足够高。三是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民政救灾资金中整合一部分作为农民自筹保费,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的问题。

  (三)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政府在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应发挥职能和作用,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四)及时查勘,准确认定农业灾害损失。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应及时查勘,安抚出险农户,做到出险及时,查勘认真,记录准确。另外鉴于农业保险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政府领导小组从农业、民政、气象等部门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相关险种定损协调小组,主要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有关定损方面的争议,并提出理赔建议,提高灾害定损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三、乡村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党建引领问题。

2.治理主体问题。

3.权责匹配问题。

4.文化建设问题。

5.基础支撑问题。

二、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3.促进“四治”有机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数治为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

4.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

四、隔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隔代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沟通问题:因为很多家长,孩子之间的沟通差异,会导致孩子不懂家长的要求和家长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2.情感交流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感情沟通,家庭氛围不融洽;

3.教养方式问题:家长和孩子对新环境没有适应,不能有效拉近彼此距离。对策:

1.加强父母自身的教育,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

2.父母应该学习沟通技巧,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3.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加家庭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物流设备问题与对策?

物流设备是组织物流活动和物流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是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保障,而物流设备的维护则是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文章分析物流设备的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阐述物流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维护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

六、人际吸引问题与对策?

首先,应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硬要求。人际交往的首要动机是互惠,所以社会中会讲门当户对,讲圈子等。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人,脾气最好,在人际关系中的吸引力不会很强。实力一般是个人能力素质,也可以是经济实力,甚至后台背景。

其次,应提升个人的素养。素养包括诚信和礼仪、性格等。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尽管有实力,人际吸引力会大大减弱。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尊重,掌握礼仪,生活中以礼待人,如果又有实力的话,没有办法不产生吸引力。如果性格又幽默风趣,更是不得了。

再次,注意外部形象。外貌是天生的,每个人也天生地对外貌有着不可以改变的相信。天生的外貌难以改变,但是自身的打扮是可以注意的,自身的气质也是自我形成的。

大体归纳如上,方法无穷无尽,但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已经足矣

七、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包括哪些?

农业生产服务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的供给。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农机推广使用等全方位服务。

八、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特性,而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国家财政应加大资金投入,以满足农业技术创新对财力资源的实际需求。

(二)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有责任心、亲和力强、水平高的科技推广队伍。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积极性。

(三)将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方向。

(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扩大成果转化效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宣传新成果、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视试验示范作用;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九、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2.科技创新体系不太完善;

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对策:

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善用。

2.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3.加强政策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4.建立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金融、社会的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

十、乡镇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我们的生产过程是纯生物环保发酵的过程,对环境没有一点污染,利用稻谷壳、花生壳,配上我们研发的生物菌种,进行55℃的高温发酵,6个月后生成有机肥原料和设施农业需要的栽培基质。

目前市场前景良好,周边很多设施农业企业、养殖大户都前来预订产品。”天津京新鑫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静说。

  据了解,杨家泊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预计每年依托异位发酵床工艺逐步消纳1万吨固体粪便、4.67万立方米液体粪污污水,并结合异位发酵床添加的垫料达到年产1.53万吨有机肥发酵原料(农家肥)的生产能力,实现杨家泊全镇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镇域内土地承载力平衡的目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杨家泊镇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向高端农业要效益,并将相关信息电子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解决了养殖大户粪污消纳难和种植大户粪肥供应不足的问题。

上一篇:国企派遣工最新政策?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