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先说结论,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如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的严重,并且处于干旱区,向半干旱区过渡,接待暴雨灾害非常集中,因此,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脆弱。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和地形以及土壤。
二、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区,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处于东北平原,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是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积温低,奴作物生长期短,只能是一年一熟。低温冻害严重,寒潮天气比较多。风沙危害严重。
三、贵阳的区位因素?
在地理学上贵阳拥有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区位优势.1.贵阳地处云贵高原的中部地区,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第二春城”的美誉.2.贵阳和我国西南边陲大省云南接壤,云南的货运80%是从贵阳转运,是我国西南的第二大货运转运站.3.贵州毗邻东南亚如果东南亚的经济迅速发展的话,贵阳将是中国对东南亚进出口的必经之路,贵阳的经济将再次腾飞.4.贵阳是贵州的经济中心,地处贵州中心地带,交通虽然不是四通八达,但是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有所改观.这样贵阳的区域优势将尽显在世人面前.
四、创业区位因素?
所区因素指的是经营业务最好能得到当地所区和政府的支持,至少不能与当地的政策背道而驰;个人因素,有时会被一些创业者过多地关注,一些人常常选择在自己的住所附近经营,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令创业者丧失更好的机会或因经营受到局限,购买力无法突破;创业者在购买商铺或租赁商铺时,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包括资金、业务性质、创业成功或失败后的安排、物业市场的供求情况、利率趋势等,以免做错误决定,对企业的业务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五、自然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靠近市场,交通便利,廉价劳动力,此外还要考虑土地费用。
现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交通、劳动力、水源、地形、气候。
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六、立体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七、耕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八、影响机场的区位因素?
第一,在选址方面,高原机场应充分考虑噪声因素,合理规划机场位置和航线,对建设场址附近零星散布的噪声敏感点也应进行有效规避或迁移。
第二,在能源利用方面,高原机场保暖所用能耗大,最好因地制宜选取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清洁能源。川西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采用太阳能替代的办法,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友好相处。目前,上海的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深圳的宝安机场都已启动了太阳能发电项目,为机场24小时供电。
第三,污染治理方面,要更多考虑与当地生态环境融合,在机场污水处理、垃圾转运、排水管网系统、边坡处理等方面都应注重高原的特点,尽量将环境损害降到最低
九、红薯种植的区位因素?
红薯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但要保证高产稳产,薯田必须具备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和保墒蓄水良好等基本条件。
1.耕层深厚
耕层深厚的土壤能贮存和提供更多的水分、空气和养分,有利于红薯根系伸展。红薯的根系下扎可达1m以上,但80%的根系分布在30cm左右的耕层内。土层0~15cm处水分不足,薯块难以生长;25cm以下通透性差,会影响薯块膨大。实践证明,耕层深度30cm左右为好。超过30cm对增产作用不大,如果耕层不足20cm,应采取起垄、聚土等方法,以创造条件满足红薯生长的需要。
2.通透性好
红薯根系的生长和块根的形成以及膨大,都需要充足的氧气。耕作层疏松,土壤中空隙多有利于通气。据有关资料分析,土层0~15cm的空气比率(即空气占据空隙度)以30%为宜,过高水分不足,过低氧气缺乏,均不利于甘薯生长。
3.肥沃适度
实验证明,红薯对钾素需要量较多,对磷素需要量较少,但都需要满足供应。土壤中的氮素必须适当,如果氮素过量,会造成茎叶徒长。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观察,土壤中水解氮含量超过70mg/kg,甘薯地上部分容易徒长。
4.pH
红薯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为pH4.5~8,pH6.5~7.5最为适宜,否则有产量降低的趋势。土壤中含盐量如超过0.2%,便对甘薯生长不利。
5.保墒性能
红薯多种于旱地,降水是其生长需水的主要来源。最大限度地积蓄水分、减少消耗、增加土壤蓄水量,合理利用地下水是红薯增产的重要措施。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土壤保墒蓄水的基础。如山区筑梯田、平原深耕高垄,栽种前耕地、耙地、压地,在其生长期间中耕等措施,都能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十、中国的地理区位因素?
中国地理区位因素是海岸线漫长,交通便利,跨纬度广,自然环境多样,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