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农业历程时间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一)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农业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商、周(约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中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农业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
(三) 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大发展时期。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四)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成熟时期。耕、耙、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的运用。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作大型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五)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1368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棉花在中国逐渐推广。出现众多农书。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大发展。
(六)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时期
明朝至清前中期(公元1368--公元1840年)这一时期中国普遍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向进一步精耕细作化发展。美洲新大陆的许多作物被引进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中国以只占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已经从1949年20%提高到42%
二、为什么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因为有机旱作农业绿色环保,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
三、台湾有机农业发展的原因?
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对农业进行精细化有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成熟。
四、日本有机农业发展方向?
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很好,朝着有机,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
五、北京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北京发展有机农业需要具备的条件
1、土地条件:种植有机蔬菜的土地必须是完整地块,有机蔬菜不能种植在常规生产的土地上,但是可以种植在有机转换的土壤里面。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界限,比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2、土壤质量条件: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种植有机蔬菜的土壤必须达到二级标准。
3、肥料条件:有机蔬菜一定要使用有机肥,这样才能有机物质返回土壤,并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以及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或者是硝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营养物质。
六、中国铁路发展史时间轴?
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段铁路是1865年由英商杜兰德在京郊所建的长约半公里的短小道。
最早出现的营运铁路是1876年由英商擅建的长约14.5公里的上海吴淞铁路。
中国自修的第一条铁路是1877年由福建巡抚丁日昌督建的台湾基隆矿区铁路。
中国人自办的铁路公司是“开平铁路公司”,经营1881年建成的长约9.7公里的“唐胥铁路”。该路1888年拓至天津,1894年通至山海关后,改称“津榆铁路”。
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是由詹天佑主持的于1909年通车的长约200公里的“京张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发展迅猛,由当时的“0”号蒸汽机,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朱德号”,而“内燃机车”再跃“电动机车”。
中国,2011年的铁路总里程已达9.9万公里。建成京沪高铁或即将通车的高铁线路有12条。
七、中国地铁历史的发展时间轴?
总的来说,中国地铁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有轨电车时代
我国有轨电车是最早出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的有轨电车早在1900年就出现了。最初从德国引进的有轨电车,修建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从马家堡到永定门,全长7.5km。后来,城市轨交交通缓慢发展,上海、沈阳、天津、哈尔滨陆续修建了有轨电车。有轨电车虽然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但其自身缺存在一定缺陷。如轨道影响翻修路面和市政建设,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速度慢、噪音大等。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相继拆除了有轨电车,目前仅剩大连还存在有轨电车。此阶段,可以说是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萌芽期。
20世纪80年代前的初建期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北京市我国最早建设地铁的城市。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务院就决定修建北京地铁。1969年9月20日,长23.2km的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80年代以前,我国地铁的而规划与建设,除了实现城市客运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考虑了战备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强调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引导和城市发展的作用,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理念开始显现。90年代,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开始了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21世纪高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9年6月6日,在已开通地铁的33座城市当中,有13座城市的地铁运营里程超过100km。其中,上海以669km的运营里程排行第一。其次,北京以617km的里程数位列第二,广州则以473km的里程数位列第三。以运营线路条数而言,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以20条、15条、14条位列前三。
就地铁规划的总里程而言,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广州均超过1000km,第二梯队的深圳、武汉、成都则紧随其后,规划总里程超过800km。
八、中国科技发展史时间轴?
1、古代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2、近代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学大量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竭力地在吸收西方科学成果。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到了一起。
民国时期的枪械制造术、造船术、蒸汽技术、飞机技术都是海外留学学子在国内进行了技术尝试。
3、现代
中国政府先后推出“863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两者大大促进了该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设有众多公立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许多研究型大学。每年都有大量国家拨款用于科研。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航天、可控热核聚变等方面国际竞争能力也在快速提一升当中。
扩展资料
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计划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于其是1986年3月由中国的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的,所以又称“863”计划。
“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求及能力出发,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通过实施“863”计划,中国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战略,完成了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总体布局,建立起了一批高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品开发的基地;
培养、造就了新一代高技术科技队伍,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
比如,去年,中国研制成功了“方舟”、“龙芯”芯片,结束了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世界前500强中列第5位。
九、发展有机农业前景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因此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农业方式备受关注。有机农业以避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基因改造种子等非天然成分为特点,着力于自然循环、生态平衡,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一种绿色、健康的选择。
有机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农业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有助于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机农业注重自然生态平衡,提倡耕作方式的多样性和轮作制度,有助于维护生态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
有机农业的经济影响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农业产业链中,有机农业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推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机农业的社会影响
有机农业注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质量,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饮食健康水平。有机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有机农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有机农业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农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农民应增强有机农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保障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十、奥地利为什么发展有机农业?
奥地利,有机农业非常发达和完善,有机产品也远销国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好的声誉。
奥地利森林资源、可耕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均匀充足。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让当地的农牧业比较发达。
奥地利的农业以私营小农场为生产单位,因平均耕地面积较广,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
奥地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奥地利在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27年,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首次引入奥地利;
1962年,出现了第一个有机农业合作组织;
1979年成立了奥地利最大的有机农业农民协会——Ernte;
1980年有机农业农民协会制定了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这一标准于1989年编入奥地利第一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法典——ACA(Austria Codex Alimentarius);
1994年,有机食品开始在超市出售。两年后,市场营销代理(eco-land)出现,旨在提高分散的单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
目前,奥地利的有机农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有机农业农户数和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比例都。
奥地利的发展,收获了环境和食品安全两大成果。
如今,奥地利已经成为全球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最好国家。
有机农业是奥地利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锋,奥地利政府将进一步巩固其所发挥的示范作用。
奥地利为什么发展有机农业?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1990年始,奥地利有机农业得到了欧盟大力的财政支持。1994年起,按照欧盟农业环保2078/92法规,有机农业生产者在转换期前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财政直补。奥地利政府还对有机食品的市场营销。有机农业协会等专业咨询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作为解决欧盟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有机农业在奥地利已深入人心。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一些热衷于有机农业的企业、社会团体、城市市民等也都自愿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的资助。
(二)成熟的有机农业协会组织
有机农业协会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发展有机农业的农户都依托一个或两个有机农业协会、有机农业协会与政府有机农业推广工作互为补充,相对于政府的工作而言,协会的
工作更加细致具体。它主要负责新成员的入会申请、协会成员的组织管理、监督、抽样检查、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工作。目前,奥地利主要有ABG、SGS、BIOS、LVA、LACON、GmbH、BIKO等7个有机农业协会。
(三)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较高的认知度
奥地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着较高的认知度,这也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原因之一。笔者于2007年8月10-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BILLA.Hofer超市以及有机食品专卖店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消费者知道有机食品,84%消费者能够说出有机食品的正确定义和主要特征,96%的消费者曾购买过有机食品,80%的消费者经常购买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30-45岁、受教育水平中等或较高、收入水平中上或更高的群体中。
(四)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奥地利有机食品目前的销售形式有:有机农场作为有机食品的批发市场销售给超市和有机食品专卖店等二级销售点。超市零售连锁店是有机食品销售的主渠道,占据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70%。另外,有机食品专卖店所占比例为20%,其他10%为直销。有机食品餐馆直接消费和互联网络销售等营销方式。实现营销渠道多元化。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是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成功的基础。
(五)健全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奥地利有着三位一体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首先,联邦社会保障组织部的功能是贯彻实施EU 2092/91法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远离假冒伪劣产品和阻止生产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联邦经济事务与劳动部按照EN 45011(ISO 65)规定对有机产品进行检查与认证。最后,联邦农业部、联邦林业部、联邦环境部与联邦水利部主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六)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区划的合理性
奥地利具备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属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多河流湖泊。东面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形成维也纳盆地。奥地利气温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7-10度,年平均降水量700-900毫米。全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区位优势,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另外,奥地利在凭借天然优势的基础上,也对有机农业生产土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