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发展对古代帝国影响?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经过了三十多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君临天下的梦想。这跟秦国历代国君重视农业是分不开的,以农为本是秦国的立国之本。但到了秦后期,秦始皇忘记了祖先的立国之本,于是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秦后期时,强压下的农民不堪重负,沉重的劳役和赋税让他们无力承受,天下如同一个被闷了许久的火药罐,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就会引爆。
这个机会就是秦始皇驾崩,天下揭竿而起,曾经骄傲强大的秦帝国,想着传下万世基业的秦王朝,在愤怒的人们手中如摧枯拉朽般轰然崩塌,三十多代国君的努力成就了短暂的辉煌,从此沉寂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秦王朝就是成也农业,败也农业。
《汉书·食货志》记载: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翻译过来就是:管仲说“仓库充足后才知道礼节”。百姓物资不充足而可治理的……
秦之后,汉朝建立。
汉朝,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我们现在说的“汉字”、“汉人”皆由此而来,汉王朝影响了后世两千年了,而且还会继续。汉朝诞生了传世的史学名著:《史记》、《汉书》、《后汉书》、《论衡》等等,开创丝绸之路,从方方面面都有了耀眼的成就。
但是,汉朝后期的土地汉向豪强和贵族之手,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衰败和灭亡。
汉朝农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奋斗期、巅峰期和衰败期。
一、汉朝农业之奋斗
高祖刘邦以一个几近无赖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这个开始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农民儿子,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后,开创了一个王朝。
《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这什么意思?说刘邦长得高鼻梁美胡须,大度得很,常常施舍别人,但他是从来不种田干农活的。
另外还记载: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说刘邦当亭长时,请假回家,正好吕后跟两个孩子在田里劳作……
这些都说明,刘邦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干活这种事他可不热爱,爱好是结交朋友和喝酒,还当了个秦末亭长,关于秦朝官制,咱们就不在这里展开说了。
刘邦建立汉朝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刘邦的汉初是什么样子?国家满目疮痍,国家贫穷,土地贫瘠,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汉初有多贫穷?《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意思就是说:汉朝建立后,承接了秦朝的弊端,诸侯共同起事,百姓失掉了所从事的工作,出现大荒年和人吃人的情况,刘邦出行,连四匹同色的拉车马都找不到!
为了缓解这种局面,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外上,采取对匈奴屈辱和亲,以便使百姓休养生息,不是不打,打不起!对内,采取安抚和招抚政策,流亡在外的鼓励回到原籍去耕作,那些因为饥饿和战争卖身为奴婢的人,全部作废,使之成为庶民,回家种地。经济上实行兴修水利,使百姓能够生产更多的粮食。
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农耕因为晁错的上疏被更加重视,加上文景两帝励精图治,使汉朝国力迅速提升。汉文帝最出名的记载就是小气,为了国家,他的小气被永载史册。而汉景帝为了恢复国力,则悍然实行了削藩,因此还错杀了晁错,但这并不在咱们话题之中。
《汉书·食货志》记载晁错上书: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三代皇帝励精图治,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使汉朝的农耕文明迅速提升,国家也迅速富裕起来。
二、汉朝农业之巅峰
汉朝农业发展,到汉武帝时进入巅峰,并且延续了近百年,持续了好几代皇帝。
从刘彻起,几代皇帝对农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兴修水利、发展先进农具、着重农作物栽培。
在兴修水利上,汉武帝两次治理黄河,征调民夫,自己亲临现场,随从官员都要参加劳动,经此一修,黄河稳定了八十年。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
初,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不复塞,梁、楚之地尤被其害。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
在农具和农耕改进方面, 这时期出现了“双牛驮犁”,用来深耕和开沟,在犁上安装了犁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了耧车,就是播种用的,到现在,有一些农村还在用。
在农作物培育栽培上,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原本没有的作物和蔬菜,比如大蒜这一类的,而且在皇宫中还有专门用来培育的温室,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时候的小麦已经在北方被大面积种植,桑麻也是同样。对于抗旱方面则实行了代田法。
《汉书·食货志》上这样记载: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垄。岁代处,故曰代田……
这个赵过发明了耦犁。
这是大汉的一段辉煌史,但后期,土地制度弊端也开始显现!
从汉武帝刘彻到汉宣帝刘询,重视农业给国家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支柱,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
到了汉元帝刘爽继位后,西汉走向衰落,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同样是在这个时候,土地弊端也开始出现,这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后来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汉的土地制度,因为这非常重要,这给初期带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后期的衰败!
汉朝时,继承的是秦朝的土地制度,就是土地私有化,个人可以买卖,实行赋税制。
《汉书·食货志》上这样说: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
西汉的土地制度一度让农民劳作热情高涨,但同样,当劳作而得不到食物时,这样的制度就成了一把双刃剑。
三、汉朝农业之衰败
西汉经过了王莽篡政和光武中兴,刘秀继位后,汉朝的农业并没有过度衰落,到汉明帝刘庄时,他派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带领着几十万民夫治理了河患,稳定河道,扩大农田,引黄河水灌溉,这时期治理的黄河,后面800年再没有改道。
可是,这个时候,社会已经积压了很多矛盾,到汉章帝刘炟死后,汉和帝刘肇继位,这位年仅十岁就即位的皇帝减少了外戚干政,但却重用了宦官,这为东汉灭亡直接埋下了伏笔。
在此时的民间,大量的农田开始向豪强和贵族手中流走。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买卖。赋税高,农民收的赶不上交的,于是就开始想办法,那些豪强和贵族趁机大肆将土地买走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他的母后和舅舅田酚就干过这样的事。当时武帝强硬,社会矛盾还不会太激化,但到了东汉后期,这种事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农民失去土地,豪强和贵族愈发富贵,贫富差距拉大,整个东汉朝成了一个火药罐子,只等一根引线了。
但我们还是要说,汉朝衰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候,我们看一个问题时,不能单纯的看一方面,比如全部归咎在农业上也是不对的,但农业是根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加上后期皇帝大多年幼,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只是任人摆布的玩偶。
这种剧烈的矛盾积压到了汉灵帝光和七年终于爆发,这年全国大旱,颗粒无收,但赋税并没有减少一点,巨鹿人张角终于扯出了反叛的大旗,这就是黄巾军起义。
至此以后,汉朝风雨飘摇,再没有稳定过,直接导致进入三国鼎立局面,直到曹丕称帝,汉朝正式灭亡。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记载黄巾军起义:
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
当然了,朝廷也想了办法去镇压,可当时的天下已经混乱,并不是镇压下去就完全没事了。
《资治通鉴·卷058·汉纪五十》中这样说:
北地太守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嵩,规之兄子也。上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
刘邦接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在几代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之下,终于出现了一个王朝的巅峰气象。又因为制度的弊端而导致矛盾累积,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实行郡县制的王朝,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科技发明和创造,也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警示。
不能说农业就一定是王朝灭亡的原因,但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汉朝农业兴衰史,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记载中,去怀念那个时代曾经的辉煌!
二、农业发展对国家的影响?
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三、广西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广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平地少,对种植业发展不利。
四、黄河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黄河对两岸农业的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有利影响:
(1)引黄河水灌溉,提供灌溉水源;
(2)泥沙淤积,提供土壤肥力。
2、不利影响:
(1)洪期易发洪涝灾害;
(2)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扩展资料:
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
黄河流域土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潜力很大。
流域内现状有耕地1.7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能源流域”。例如,位于河口的胜利油田,为中国的第二大油田。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1990年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其中具有全国性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硅质原料、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8种。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地理方面影响?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②喷灌滴灌,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③修建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④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施用熟石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造土壤性质。
⑤种植水稻需要增加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比热容增大;降水可能增多,温差减少。
⑥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⑪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小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地盐碱化等。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保持水土功能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会促进与农产品生产相关产业在农业生产地附近集聚中转。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带动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不利影响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成本。
六、2021年农业发展对我们的影响?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影响经济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我国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口号,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宏观的经济意义重大。
1、农业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还能推动工业发展,带动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农业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2、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和间接原料,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3、农业为国人提供主要的粮食,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
4、中国有着七亿农民,是消费主要群体,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农村市场。
七、地形地貌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
广西中部和北部主要是喀斯特地貌,不适合种植果树,只能种一些玉米
八、中石化纯苯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石化纯苯价格走势
中石化纯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橡胶、染料、药物等行业。其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原油价格是影响中石化纯苯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纯苯是从石化裂解原料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当原油价格上涨时,纯苯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进而导致纯苯价格上涨。
其次,市场供求关系也对纯苯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市场上纯苯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那么价格往往会下降;相反,如果市场上供应量不足以满足需求,那么价格就会上涨。而供求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市场需求的增减、生产能力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等。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中石化纯苯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上纯苯供应充足,价格较低,那么就会对国内纯苯价格构成一定的压力。因此,中石化纯苯价格还会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
中石化纯苯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影响中石化纯苯价格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将分析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
首先,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纯苯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推高纯苯价格。这是因为纯苯是从石化裂解原料中提取出来的,而原油是石化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原油价格上涨,炼油厂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进而使得纯苯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
其次,市场供求关系对纯苯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上的纯苯供应相对充足,价格就会下降。相反,如果供应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价格就会上涨。供求关系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发展、行业需求、生产能力等。因此,及时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对预测纯苯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中石化纯苯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上纯苯供应充足,价格较低,那么就会对国内纯苯价格构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把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对预测中石化纯苯价格十分关键。
总结
综上所述,《中石化纯苯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主要分析了中石化纯苯价格的走势以及影响纯苯价格的因素。通过了解原油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竞争状况等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把握中石化纯苯价格的变化趋势。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您了解中石化纯苯价格有所帮助。
九、农业基地对当地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中国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
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
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
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
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
十、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影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地位和作用是: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是生存的基础;农业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力更生的基础。
四、手里拿着粮食,心里不慌;“没有农民不稳定,没有粮食是乱的”。如果一个国家依靠其他国家来解决它的粮食问题,它的自力更生将失去其最低限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