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居民消费发展报告?

一、2019河南省居民消费发展报告?

2019年,河南人钱都花哪儿了?省两会期间,《2019年河南省居民消费发展报告》出炉,该报告系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反映全省居民消费情况的年度报告。

报告梳理了河南居民消费发展总体情况,以及信息、文旅、养老、住房、餐饮、家政等领域的消费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零售总额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现象1: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2019年前三季度,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3%,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3%,比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2.8%,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4.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加快。

各省辖市消费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18个省辖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有郑州、洛阳、南阳、周口市,其中郑州市最高为3927.78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

从增速来看,驻马店、开封、焦作、商丘、三门峡、信阳、周口、漯河、济源、新乡等10个城市高于全省年均增速。

现象2: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高

随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和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餐饮住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餐饮收入23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据统计,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餐饮企业超过22万家。

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扩大。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9.2%。

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1—11月份,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545.7亿元,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58.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595.4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2.3%。全省互联网用户新增703万户,总数达到10973.4万户,居全国第4位。移动宽带用户新增776.5万户,新增数居全国第一,总数达到8648.3万户,居全国第3位。

服务性消费推动市场消费持续升级。截至2019年11月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12.4万人,较年初新增10.03万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1.7亿元。

现象3:消费结构向改善享受型转变

衣食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占比明显下降。2019年1—11月,全省限额以上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6.3%,分别比2002年和2012年下降6.9和2.2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快于其他商品。2019年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升级类商品合计增长13.1%,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增速分别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1.2、5.4、8.5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类拥有量不断提高。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代表居民消费水平的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逐年提高。

现象4: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消费习惯转变

网上零售快速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网上零售交易额达1576.9亿元,增长18.2%,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7.8个百分点。

商贸物流快速发展。2019年,预计我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冷链物流总额达到26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冷链产品物流总量达到6000万吨,增长12%左右;快递业务量达到21亿件,同比增长42%;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25%。

城市商业综合体引领消费新风尚。城市商业综合体共有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商户8384个,2019年末从业人员5.70万人,单个综合体平均吸纳就业人员1400余人;综合体全年客流总量3.31亿人次,平均单个综合体日均客流量达2.27万人次。

责任编辑:李瑞

二、河南省企业境外投资发展报告2022?

一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境外并购持续增长。河南企业瞄准欧洲、日韩等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先技术,通过股权并购、专利购买、绿地投资等方式,获得所在行业核心技术,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二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境外并购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在欧美设立研发机构,对接吸收先进要素,实现核心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

三是供应链物流、企业海外仓等新兴产业境外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企业通过并购和新设等方式,在境外构建煤炭、成品油、有色金属和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集采平台,优化打通境外商品流通渠道。家居、快消品等企业积极拓展东南亚消费市场,在当地设立海外仓,完善当地产品分销网络,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三、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

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程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程建设,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一直把农业机械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同时,还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农机作业服务。

数据显示,2021年吉林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800多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50多万台(套),农机总动力和农机保有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应用。一方面,加快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指导、病虫害预警等服务。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物联网、遥感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监测和精准管控。

数据显示,2021年吉林省农业物联网覆盖面积达到1.2亿亩,农业遥感监测面积达到2.2亿亩,为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优质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鼓励农民自主创新,支持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显示,2021年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近年来吉林省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以及地位?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向农业现代化不断趋近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

无论是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军。在相当长的一段工作中,“代表”的具体实践,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五、什么决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高科技、高机械化、智能化决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农业现代化,一定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机械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方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真正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一来是受到土地自己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二来就是好多个体户宁可让其土地荒废,也不愿意走集体化发展,就怕到时候土地收不回来,最后自己真的就一无所谓了。

要想农业形成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必须要走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模式,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农民有真正的实惠可享受,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可少的前提。

六、高中发展报告?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型的关键时期。高中发展报告中,高中生活经历与体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1、进入高中,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主动应对困难。要突出高中课程、知识面、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初中时的差别。

2、三年高中,你形成了怎样的性格、学习能力、处事能力、沟通能力、尊敬长者的品德等。以实际例子来说明。

3、最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高中生活的体会。是难忘,是回味,是骄傲,还是自暴自弃?

七、发展报告是什么?

 发展报告是纸质档案的其中一部分。纸质档案包括学籍信息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学籍信息证明材料、综合素质发展报告等。其中综合素质发展报告等内容会作为高校在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的。

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在耕地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守护上坚持树立底线、红线意识,同时遏制占多补少、占近补远、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随便占用和破坏耕地现象,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二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集约高效农业。坚持顶层设计、长远立法与试点结合,全面深化承包经营权分离、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

三要更加注重组织创新。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及自治区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九、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路,当然是在中国一个国家的范围内的具体问题,不是一个村的、一个县的。

中国三农领域在完成了第一阶段助推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上台阶的使命之后,进入了自身升级的阶段。

自身如何升级?每位在第一阶段出过力的人和要素要被尊重和照顾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效率,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养殖,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来实现产业效率提升。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组织来说,如何让机械化、智能化的技术水平提升更好,则是重点。以此为例,抛砖引玉,只要大家善于观察,都可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这类现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

每个人或企业做深自己擅长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就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就是推动历史发展,加油!

十、农业现代化的五个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准备阶段

  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有较少现代因素进入农业系统。如农业生产投入量已经较高,土地产出水平也已经较高。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商品率还很低,资金投入水平、农民文化程度、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水平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起步阶段

  本阶段为农业现代化进入阶段。其特点表现为:①现代投入物快速增长。②生产目标从物品需求转变为商品需求;③现代因素(如技术等)对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已经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在这一阶段,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初步实现阶段

  本阶段是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初步具备农业现代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现代物质投入水平较高,农业产出水平,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等非经济因素还存在不协调问题。

  基本实现阶段

  本阶段的现代农业特征十分明显:①现代物质投入已经处于较大规模,较高的程度;②资金对劳动和土地的替代率已达到较高水平;③现代农业发展已经逐步适应工业化、商品化和信息化的要求;④农业生产组织和农村整体水平与商品化程度,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社会现代化已经处于较为协调的发展过程中。

  发达阶段

  它是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与同时期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其现代农业水平已基本一致,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虽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是由于非农业系统因素造成,就农业和农村本身而论,这种差距并不明显。这一时期,现代农业水平、农村工业、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建设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进入了比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上一篇:行徽怎么佩戴?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