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曲辕犁和筒车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唐代曲辕犁和筒车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筒车和曲辕犁提高了耕作和灌溉效率,扩大水田耕作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唐宋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二、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

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

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曲辕犁的优点:

1、使犁架变小变轻。

2、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拓展资料:

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有松土、碎土作用的土壤耕作机械。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埃及、中国、波斯等农业古国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了用牛拉的原始木犁。欧洲的铧式犁创始于8世纪。1847年,圆盘犁在美国获得专利。1896年,匈牙利人创制了旋转犁。

三、曲辕犁和秧马的意义?

为农民收入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提高农耕文明的效率

四、曲辕犁与直辕犁的区别图片?

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

曲辕犁操纵灵活

节省畜力,可深可浅,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曲辕犁

直辕犁

五、曲辕犁的地位?

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是汉代犁耕之后的又一次革新,是唐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曲辕犁,也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南地区,它是江南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晚唐人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有详细记载。唐以前的步犁用直辕,犁架庞大笨重,唐代农民将它改革成为曲辕犁,操作时利用犁抨可调整犁铧入土的深浅;装置犁壁可以自由碎土、松土和起垄作亩,还能将翻起的土堆推往一边;减少犁的阻力,提高耕地速度。操作灵巧轻便,尤适合于江南水田耕作。

六、曲辕犁的曲读几声?

曲辕犁的曲读四声。

曲辕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耕地。

其中“曲”字读第一声,“辕”字读第二声,“犁”字读第一声。

因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声调,所以在读整个词语时需要分别读出每个字的声调。

根据汉语拼音的规则,每个字的声调都应该标注出来,而曲辕犁的声调分别是1-2-1,所以整个词语的读音应该是“qū yuán l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方言可能会将“曲”字读成第四声,但在标准的普通话中,应该读成第一声。

七、现代的犁是曲辕犁吗?

不是。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

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

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便创造出了曲辕犁。

八、曲辕犁和耦犁的区别

耦犁又称曲辕犁 、耧车又称筒车

曲辕犁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晚唐时陆龟蒙的《耒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1?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2?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3?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

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杜甫在四川写的《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李实解释这句话说:“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

九、曲辕犁的用途急?

曲辕犁的主要用途是犁地、翻地。曲辕犁,是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优点: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

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

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十、曲辕犁和直辕宁的区别?

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曲辕犁的优点:

1、使犁架变小变轻。

2、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上一篇: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产业化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