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发展火山农业?
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方面1、火山灰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面积虽然不大,却分布着该国一半的人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活动,有深厚肥沃的火山灰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
2、有丰富的硫磺矿。例如日本,虽然其他资源都很贫乏,硫磺矿却很丰富。原因是,当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硫磺资源丰富。
3、火山活动期间,当地地下水被加热,储存了大量的地热资源。其中有些以温泉形式出现,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如果火山喷发不很剧烈,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如夏威夷群岛上的一些熔岩瀑布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观光。
5、火山喷发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浮石,充满气孔,比重小于水,因此可以飘于水上。别有一番情趣。另外有一些流线型的火山弹也比较吸引人。
二、生态农业怎样发展?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易书科技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2019-04-13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三、2018农业会怎样发展?
2018年农业将要转变发展方式,从一家一户农业生产逐步过渡到规模化生产;从科技含量低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转变为积极应用科技创新,提高产量收入;从农业结构不合理逐步调整到适应地域发展,适应生态需求的合理农业结构。
四、怎样投诉农业发展银行?
呵呵,我就是农发行的员工,不知道你要投诉哪方面的问题。
不过,相比较其它商业银行来说,农发行的服务确实不怎么样,农发行的一些员工尤其是老员工还是以前的行政作风,没有一点为企业服务意识和客户至上的觉悟。要是投诉的话,可以向你要投诉的农发行所在地的银监会投诉,也可向其上级农发行的监察室或其所公布的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五、中国农业怎样发展
中国农业怎样发展
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之一,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为中国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乡村人口流失等问题。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受到水源、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污染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乡村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面临着挑战。
因此,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界和政府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种植业方面,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监测,及时预警病虫害,提供农业生产决策的参考。同时,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为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畜牧业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蓝牙技术、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动物行为和健康状态的监测,有助于精确判断养殖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为畜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化加工设备的应用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智能化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农业仍然存在着农民收入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农民参与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农业水利设施、农机具、种子和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支持,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我们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链的发展。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业,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
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食品的需求。
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田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推广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同时,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能力。
总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结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推动中国农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六、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梨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其特征是:
1.以家庭为单位2.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4.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1.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农民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些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4.封建政府为扩大税源,大都重视农业发展。
5.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出现。(即南稻北粟)
七、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历程?
经历了三个时期历程,一是农业刀耕火种时期,即原始时期。
二是社会初始进步时期,农耕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后来就有了农具时代,包括锄、犁、钉耙、镰刀、硾子等,但生产力仍然落后,离不开肩挑背磨开展农业生产。
三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仍然是以农具为主开展农业生产,但在平原地区已开始逐步有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主要以拖拉机为主,包括耕地、转运农用物资,运输农产品等,生产力虽然得到一些提升,但依然以人工为主耕作农业。
四是现代农业时期,基本上消除了农具时代,耕地、播种、插秧、施肥、除虫、收割等一系列农事活动都是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愿境。
八、乌兹别克斯坦发展了什么农业?
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主要包括:
棉花。乌是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五大棉花出口国。棉纤维加工能力由独立之初的4%-5%发展为40%-50%。近年来,乌实行农业多样化生产措施,棉花种植面积稳步减少,棉花种植面约120万公顷。至2020年,乌计划将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减少的棉田用于种植蔬菜、马铃薯、油料、饲料等作物,以及建设果园和葡萄园。未来乌棉花生产的重点主要是建设现代化棉花加工厂,进行原棉加工。
粮食。1991年乌粮食种植面积87万公顷,平均单产0.6-0.7吨/公顷,粮食产量约100万吨。当时,每年需进口500多万吨粮食及其制品。由于实行了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的措施,目前乌在全球粮食及其制品出口国家中处于优势地位。2016年乌粮食产量增至820万吨,灌区粮食单产5.5吨/每公顷。
园艺。独立以来,乌果园面积由13.86万公顷增至27.27万公顷,葡萄园面积由9.45万公顷增至14.86万公顷。2016年水果产量300万吨(是1991年的5.3倍多),葡萄产品产量170万吨(是1991年的3.2倍多),水果和葡萄产品加工量83.35万吨,其中出口44.61万吨。
蔬菜。独立以来,乌蔬菜播种面积由16.56万公顷增至20.54万公顷。2016年,蔬菜产量1120万吨(是1991年的3.3倍多)。
九、怎样加快农业发展,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
谈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而且我国的农业是主要依靠农村的发展,如何才能够加快农业化的发展步伐是我们如今所探讨重点,而且农村的发展基础比较簿弱,主要研究怎么样在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并且提出可行的建议,。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的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的选择也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观念,机制,市场,科枝,投入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探讨,认真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普遍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产业数量增加,实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壮大,丰富了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投入重要性带动全国的农户从事规模生产农富产品,提供给龙头企业加I工制品农产品市场供应量。农村很多农民以进如小康水平。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不祥细的地方请提出保贵的见意。
十、农业发展类型?
农业类型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灌溉农业等。以生态农业为例,生态农业主要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然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所建立起来,生态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高的现代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