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谷贱伤农”现象频频发生。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也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

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扭曲的市场机制拉动工业畸形增长。工业、城市用水急剧增加,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由于缺乏严格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水质性污染导致水资源质量进一步下降。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给更加匮乏。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还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四、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销售、信息、科技、物资、加工、劳务、金融、经营决策、政策和法律服务等诸多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可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还较欠缺。

二、我国农业现状:发展面临挑战

我国农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资源短缺

首先,我国农业资源相对匮乏。耕地面积虽然广阔,但单产却相对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较低。虽然在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使用等方面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农民收入较低

此外,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人口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加剧了农业的用工荒现象,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最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安全问题频发,导致了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应对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民收入状况,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策层面,可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总的来说,只有通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改善农民待遇,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感谢读者耐心阅读,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及相关问题,并为农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三、什么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有:

(1)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其他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2)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人力劳动占比例比较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3)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经验;

(4)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污染严重。化肥和农药对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农药超标,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严重。

(5)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

(6)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6)水资源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制约比较明显。

四、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口质量显著提升,第二次人口红利逐步开始释放。从本次普查来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持续积累。与2010年相比,2020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人口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深挖第二次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五、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发展瓶颈?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3、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4、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六、非洲发展农业的利弊?

非洲农业的优势在于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降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劣势是交通不便利  基础设施差  化肥 农药保障不足,非洲虫害比较多。

七、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时代,在距今万余年前后原始农业萌芽。受地域、气候诸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率先发展,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农耕文明。”

八、我国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发展阶段及特点

(1)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产量较低。

(2)传统农业阶段: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产量有所提高,并且劳动工具慢慢从畜力转变成小型机械。

(3)现代农业阶段:使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九、我国农业发展简史?

1.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开始使用石器进行农业活动。这一时期,农业技术尚处于原始阶段,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粟、黍、稻等。

2. 夏商周时期:距今约4000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铁制农具开始出现,农耕制度逐渐形成,农作物种植种类增多,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3. 秦汉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田灌溉系统逐步完善,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农业经济繁荣。

4.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1911年,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有所停滞,但农业生产依然稳定。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制度开始变革,如实行屯田制、租佃制等,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5. 近现代时期:自1911年辛亥革命至现代,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种植种类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6.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总结来说,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率持续提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新征程中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把握,为我们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上一篇:农业发展国家补贴五险一金的是什么?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