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同时还要实现绿色健康,以促使农业生产效益较大化,未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将产业化的经营与合理的规划,以及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使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适应。

二、未来在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我认为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的趋势将会是有机农业!自然农耕,回归本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包括土壤健康、水质健康、空气健康、食品健康安全!国家对于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都有相关方面的认证。

三、绿色物流发展趋势?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2.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制造是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式制造绿色产品,是一种生产行为。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四、农村农业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未来农业将逐步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已经步入常态安全型,未来农产品发展将从“口粮农业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更加高级的大食物观方向转变

五、2022农业发展趋势?

1、区域农业

区域农业将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现在一些地方可以凭借机械的力量将一个人的扩大,但是总归无法和一个区域抗衡。而随着大家的需求日益上升,区域性农业的呼声也将日益扩大。这样的趋势会有效的提高农户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且能有效的提高比较的交流效率,互相提高技术,现在一些大平台上面的交流论坛就是这样的一个雏形模式了。

2、合作农业

农业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现在的农业趋势更是明显,大家都是彼此互补,形成一个小型的圈子,让自己的事业更稳定。如今比较常见的合作农业模式有合同农业、种养结合等形式,这样的农户自身的稳定性高,不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双方都会有所保障。未来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会大行其道,甚至可能呈现出一个个联盟形式。

3、品牌文化

农业如今也越来越像各个公司了,追求品牌效应的农户,其收益与规模明显对比普通的有优势的多。现在消费者购买农业产品也会看看是什么地方生产的,一些品牌效应好的农业产品,在大家的心理先天就品质要硬一些,其次其利润空间相对也会大一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执着的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个已经成为了下一个趋势之一。

4、绿色农业

健康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相对应的绿色食品自然而然也是大家眼中的焦点。而以前由于农业生产的不规范,各种农业产品漏洞很大,于是各种事故就出现了,但是由于消费水平的问题,很多人没有选择。而现在不一样,农业生产的竞争压力偏高,一方面选择放弃绿色食品,那么自然会有人来顶上其市场空缺。大家生活好了,肯定就渴望更好的生活品质,而绿色农业的趋势无疑又是大众消费者的选择。

六、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规模化农业: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

二、新型农业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

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

三、互联网+农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得更加宽泛,互联网+农业将取得显著成绩。

四、高科技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农民将长期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户,让农民自产自销,自主经营,适应了当前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未来不论是农业如何变化和发展,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都不会改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民有权利参与市场竞争,也有能力驾驭市场。

农业的发展,农民利益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八、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农业的区别?

农业绿色发展指农业的发展一定遵循绿色的原则,重视环境得护。绿色农业指农业这个产业一定要是绿色的,即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等要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环保要求

九、湖南绿色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湖南制造业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稳固,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绿色制造产业链缺失、工业园区管理粗放、绿色技术创新缺乏动力、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环境管理与监督体系单一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湖南制造业须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走出高质量转型升级新路子。

十、绿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时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以及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65%。

“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预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以下四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

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

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全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万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

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环保方面,“十三五”时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上一篇:农业发展属于什么学科?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