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蛙养殖方法?

一、泥蛙养殖方法?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随母蛙袋子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产卵为数千至5万粒。

二) 蝌蚪的培育 刚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饲养十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后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过大,30-36平方米为宜,最小可设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适宜水温是26-30℃,盛署高温要搭设凉棚,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新水。

二、亚洲蛙养殖方法?

在冬眠后温度回升蛙就会苏醒过来,这时可以给蛙投食一些鲜活的饵食比如一些田间的小虫子,或者蚯蚓也可以,因为冬眠的过程中蛙体内所剩下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已经差不多快耗尽了,所以我要及时给它补充营养,让蛙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恢复体能进行下一阶段的生长。

繁殖孵化是比较重要的是养殖中的核心要点,等到春天回温后就要为蛙的繁殖做准备了,一般的繁殖蛙都是将卵产在卵池中,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将产卵池进行消毒然后往蛙的产卵池中注入清水,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将蛙都移入产卵池的两天后期就会正常的进行产卵,控制好水温的调节,基本上经过2-16个小时后就完全产卵完毕了,等卵都吸水膨胀后即可将其移入到孵化池。

三、黄蛙养殖方法?

黄蛙又名黄拐,也称黄蛤蟆、油哈蟆,学名叫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也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

  人工养殖技术

  在全国林蛙会议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东北地区省林业厅动物保护办公室,全国林蛙专业委员会,都莅临了会议。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鼓全国林蛙专业会及林蛙论坛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人工养殖。会上特别说明:从事林蛙养殖生产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乱占林地行为。林蛙养殖人员是林业的建设者,森林的保护着,环境的监督者。各级部门应大力支持。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每次全国林蛙会议争论最多的话题。林蛙全人工圈养难度还比较大,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提醒全国圈养林蛙的人要谨慎行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赵文阁教授的话来说:"不反对,不鼓励,支持尝试"。

  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多。众多养殖单位,盲目性很强,对林蛙的养殖技术没有很细致深入的学习,大多数养殖单位的养殖方法很粗放,达不到林蛙养殖的条件,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养殖效益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失败。造成的资源的大大浪费,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养殖场建设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水深1. 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选择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变态后及时上山。

  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1。

  养殖管理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鳅鲜变态后,及时引入森林。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另一种是窖内冬眠。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四、林下蛙养殖方法?

1 场地选择

场址选择在具有林蛙不同生活时期所需自然条件的地方,以免引起蛙群搬迁。饲养地要有山、水、草、木。场址选在两山夹一沟的凉沟,林木茂密成片,常年流水不断,沟河上游无污染,沟宽 500m左右。

2 建产卵池

产卵池也就是孵化池,应在前 1 年建好,也可利用现成的方塘和小塘坝做孵化池。孵化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池身中下部用宽 50cm、高 50cm 的土垄围成长 10m,宽4m的长方形池子,水深 30cm为宜,池水要求干净,日流不超过 1m 3 水量,以利提高水温。在漏水的地方修成单排单灌式孵化池,先修 1 条小沟,让孵化池排在沟的两边,每个池子与水沟边留有通水口,便于池水流通,水口边用铁沙网或纱布封好,防止蝌蚪流出。在每个水口下游用石头修一拦水小坝,以便补充漏排水量。

3 捕捞蛙卵

在 4 月初林蛙结束休眠时捕捞,每年 4 月初(清明前后),在气温较高的阴雨之夜,对出蜇顺水至下游,上岸交配产卵,此时宜于捕捞种蛙。捕捞时可在河沟里修一小坝,并留一小流水口,让水形成落差,在水口下方安装捕蛙笼,在种蛙顺水流过水口时,便落入捕蛙笼里,将捕捞的种蛙及时转放到孵化池里,在池的四周打木桩围塑料布,底边用泥土压死,以防种蛙外逃,也可将种蛙放在特制的产卵篓里,篓底直径60cm,每篓放 50 对,篓座于池水中间,再将所产卵块取出,将产完卵的雌蛙放掉,雄蛙收回篓里,使其继续与雌蛙抱对,也可收集散产的卵,放入孵化池内集中管理孵化。

4 培育蝌蚪

在水温 16~18℃时,4d 左右孵出蝌蚪,在寒冷的夜晚池面要加盖塑料薄膜,防止孵于水面上的卵块冻死,蝌蚪孵出3d 后开始取食,第 5d 应开始投放蛙料,每万只投豆渣 2kg,1周后投第 2 次食,每万只投放鱼粉、血粉和动物肉屑 0.5kg,玉米面和豆饼混合浆 2kg,以后每隔 1 周投食 1 次,每次比前一次增加玉米面或豆饼 0.3kg,动物食料不变,投煮熟和发酵后的蒿草、野菜等青饲料,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池清新,氧气充足。

5 幼、成蛙管理

6 月下旬,当前脚开始伸出时,即停止投食,幼蛙上岸不久,就要离水上山,陆栖生活,生活能力开始很弱。这时可在池埂上、山坡旁放一些畜、鸟粪、青草之类,发酵后用来引诱昆虫供幼蛙捕食,10 月上旬霜降前后,林蛙开始冬眠,应对河床进行整理,清除河沙,增加大的石块,并在水流漩涡处或河床拐湾的地段两侧挖一些内大外小的人造洞穴,穴口要浸入水中,为冬眠做好准备。

五、水蛙养殖方法?

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六、蜥蜴铁线莲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 浇水应根据季节遵循干透湿透的原则,干燥炎热的季节适当多浇,低温阴雨则控制浇水。北方地区特别是水内含盐、碱较多的地方,应注意经常用黑矾调节土壤酸度。平时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夏秋高温期,还要经常保持植株周围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切忌盆土积水

七、蛙眼蜥蜴怎么养活



  
    

如何养活蛙眼蜥蜴

蛙眼蜥蜴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它们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通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宠物。但是,如果你想要养活蛙眼蜥蜴,你就需要了解它们的一些习性和饲养方法。

关于蛙眼蜥蜴

蛙眼蜥蜴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爬行动物,它们通常是由南美洲进口的。它们的名称源于它们的眼睛,它们的眼睛非常大,就像蛤蟆的眼睛一样。蛙眼蜥蜴的身体是蓝色和绿色的,而且非常漂亮。

蛙眼蜥蜴通常生活在树上,因此它们需要一个宽敞的栖息地。你可以在宠物商店里购买一个合适的栖息地,或者自己制作一个。

蛙眼蜥蜴的饮食

蛙眼蜥蜴是肉食性动物,它们主要吃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如蚂蚁、蜘蛛和蚯蚓等。如果你想要养活蛙眼蜥蜴,你需要提供它们足够的食物。

你可以在宠物商店里购买一些昆虫和爬虫食物来喂养蛙眼蜥蜴。你也可以自己在家里饲养一些食物,例如蟋蟀和蚯蚓。不过,你需要确保这些食物是安全的,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蛙眼蜥蜴的生活环境

蛙眼蜥蜴需要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你可以在宠物商店里购买一些加湿器和热灯来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你还可以在栖息地中放置一些植物,这样可以增加湿度。

另外,你需要定期清理蛙眼蜥蜴的栖息地,确保它们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结论

蛙眼蜥蜴是非常有趣的宠物,但是它们需要特殊的饲养环境和食物。如果你想要养活蛙眼蜥蜴,你需要了解它们的习性和饲养方法,并为它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

八、玉蛙的养殖方法?

一、养殖场地建设

宜选择潮湿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为宜。靠近水源,保持潮湿,便于排便以及干净卫生,方便今后的管理。每个池塘的宽度控制在三米左右。中间留出一定的地方用来巡视和喂养,做到一定的防逃措施。

  二、喂养

幼年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喂养一些大豆掺杂的鱼粉,促进优化的成长。人工投饵一段时间,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成蛙阶段,摄食量需求较大,增加动物性饲料,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三、日常管理

进行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繁琐也重要。预防天敌,在养殖场的四周加上一层防空网。定期检查防晒措施是否完善,尤其是在夏季,观察密度来判断,增加一定的遮阳面积。水质差及时防晒,防止外来生物钻进池塘。注意防治疾病,发现死娃,及时捞出淘汰并向池塘撒一定的消毒药剂。

九、泰蛙的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

养蛙场应选在水源充足,环境清净,噪音少,交通、电源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水质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水库水、泉水、河水、自来水等均可。

2、蛙池建造

以砖和水泥结构构成,每个池的面积以13—20平方米为宜,高为1·2—1·3米,池内建宽1·5—2米,长2—2·5米,内建一高15—20厘米的休饲料台。池底要有排水口,底面向排水口倾斜、斜度以能排完积水为宜。每个池上部要有进水管或进水口,还要搭建1/3遮雨棚,露天部分的1/2,要用遮阳网遮阳。蛙池的造价一般40—50元/平方米。

3、养前准备

水泥池和休栖饲料台用清水洗刷干净后,用过磷酸钙350ppm浸泡10天中和碱性,再用“富氯”0·2ppm或高锰酸钾10ppm进行全池泼洒,浸泡消毒一天后,直接换放新水,即可养殖。

4、放养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幼蛙在放养前可用1/3000“种苗净”溶液浸泡5分钟,再放入养蛙池,这样可消毒杀菌,预防疾病[3] 。

5、日常管理

(1)适宜摄食温度。一般适温为25—31℃,每天的投饵量为蛙体重量的6—7%(前期)和2—3%(后期),温度高于32℃或低于15℃时相应减少,下雨天也少投饵。

(2)投喂次数和时间。幼蛙每天投3—4次,每间隔6—8小时一次,中、成蛙每天2次,早晚各1次。把饵料分置于饲料台上即可。投饵要四定: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每天每次投饵时,要收拾上次的残余饵料。

(3)水温和水质。蛙的最适宜水温为25—28℃,控制好水温有利于蛙的生长。炎热的天气必须遮阳,每天换水,并增加水的深度。水质最好是PH值为7—8的地下水,如果用来养殖蛙苗,要经过蓄水池暴气增氧。如用池塘水等,要抽上蓄水池经消毒处理后再用来养蛙。

(4)分级饲养。因幼蛙有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7—10天应将不同规格的个体选出分级养殖,防止强食弱,大吃小。

(5)巡池视察。每天勤于巡池和视察,注意蛙的摄食、活动情况与病害现象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诊治。

(6)预防病害。水池要用“富氯”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要常在饵料中适当添加蛙高维或水产专用VC、蛙健康等,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是高温季节。要保持良好的水质,要经常检查蛙池周围是否有破洞、缺口或缝隙,一经发现,立即堵塞、修补,防止敌害入池和防逃。

(7)捕捞运输。

捕捞上市的成蛙应用手轻捉,或用手抄网捕,要注意别碰伤蛙体,捕捉后洗净放入有小孔的泡沫箱、胶桶或竹筐,装放密度不要过密,避免挤压死亡,可用车、飞机运输。关于泰蛙的养殖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从以上内容中可以了解到泰蛙的养殖与其它蛙类的养殖方法基本相同,是一种易饲养、产量高的大型肉用蛙类,可以为养殖户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十、蛙鱼的养殖方法?

藕田养蛙既能为藕田治虫而节约农药,又能以蛙粪养鱼而节约饲料,鱼粪又是藕田的优质有机肥,产品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从而达到藕、蛙、鱼三丰收,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立体生态农业好项目。其技术如下。

    

        一、藕田选择:藕田应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面积不拘。

      

      二、藕田建造:田坎夯实并修整为有坡度,让蛙能爬上田坎栖息。藕田四周挖深60厘米、宽1米~1.5米的保护沟,以便暂时缺水时为蛙、鱼提供庇护场所和投喂场地。

     

       三、藕田设施:藕田四周可用塑料网布或竹排、铁丝网、石棉瓦、泥土和砖块砌成1米高的防逃墙。如用塑料网布、竹排、铁丝网、石棉瓦,要埋入地下10~15厘米。进、排水口用纱网罩住,以防止蝌蚪、鱼外逃。

      

      四、藕田消毒:藕田水深1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公斤~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铁耙耙一遍,使生石灰充分化解。1周后换水投蛙放鱼苗。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7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5天以后换水投蛙放鱼苗。

     

       五、种苗投放:栽植藕后半月,每667平方米放养规格40~50克的幼蛙2000~3000只。再按常规方式套养少量的草、鲤、鲢、鲫鱼。

      

      六、饲养管理:

    (1)幼蛙生长最适宜水温为20~25℃,需投喂少量食物如小鱼虾、蚯蚓和切成小块的猪肺、牛肺等动物下脚料或漂浮性配合饲料,定时、定位、定量撒在保护沟的水面或食盘上。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投喂定量:幼蛙为总体重的5%~10%,成蛙为10%~15%。日喂1~2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下午喂量占全天投饵量的60%~70%。食盘可用木板钉成木框或用窗纱固定在竹框上作投饵台放在水面。如每667平方米只投放1000只蛙,饲料基本不需投入,靠藕田中的昆虫和水生物类即可满足蛙、鱼的摄食需要。还可在藕田装置黑光灯诱虫喂蛙。

    (2)水深保持15~35厘米。

    (3)疾病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或1/2。经常清扫、晾晒食盘。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鱼复康0.5~1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4)每天早晚坚持巡查围栏是否完整,以防蛙逃跑及敌害进入。

    (5)藕田栽植藕之前施足基肥,慎施或不施农药。因蛙投放藕田后,能捕食大量昆虫,故一般不需喷施农药。

    (6)防蛇、鼠、鸟之类敌害。

上一篇:对养殖养殖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