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育种原理?

一、猪育种原理?

答:育种原理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从广义上讲是使养猪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见育种目标强调了三点:①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②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③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因此,原则上凡是对养猪生产有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或与生产性状有关的次级性状(Secondary trait)都应包括在育种目标中。另外,育种目标应该立足于长远的考虑,并且在育种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育种目标。

  由于将育种目标确定在经济效益基础之上,因此, 要用经济评估的方法确定数量化的育种目标,即用综合育种值(total breedingva1ue)来表达数量化的育种目标。综合育种值是一个线性函数,它应包含对养猪生产获利性起作用的生产性状与次级性状,并根据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分别给予加权。

  AT =∑AiWi 式中AT为综合育种值,Ai为性状i的育种值,Wi为性状i的经济加权系数,即经济重要对于数量化的育种目标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择作为育种目标的生产性状(目标性状);二是确定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目前在瘦肉型猪的育种中,父系猪种一般只考虑生产生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等)以及肉质性状(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数等),而不把繁殖性状包括在内;对于母系猪种繁殖性状(总产仔数)和上述生产性状包括在育种目标中,但不含肉质性状。

猪群育种

  计算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系数的方法有:差额法、生产函数法、回归法、单个场的最优化法和区域平衡最优化法等。其中差额法简单实用,经济加权系数(这里可以理解为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减边际投入。

  (二)充分利用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 获得遗传进展的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利用纯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二是利用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1.利用加性遗传效应 即选择。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就是性状的育种值,

  在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加性效应是相对稳定的。种猪遗传改良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选择来提高性状的育种值,获得遗传进展。

  选择获得遗传进展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性状有变异,即群内个体间的性状值差异。对遗传力相同或相近的性状来说,群内变异越大,获得的选择反应也越大。②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如果性状表型值的变异仅仅是由环境因素造成,而与遗传因素无关,那么选择也不会产生作用。反之,表型变异中加性遗传效应所占比例越大,即遗传力越高,则选择反应也就越大。同时,选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用表型值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这里选择方法在育种中起关键作用。③变异是可以度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准确度量性状值的基础上。对于一些确有遗传变异但无法直接度量或度量后造成个体死亡的性状(如胴体性状),是不能进行直接选择的,但可以通过一些相关性状作间接选择。

  总之,选择以消耗群内的加性遗传方差为代价,使群体的育种值及表型值得以提高。在闭锁群内长期选择,将会使群内加性方差逐渐减少,遗传改良速度减慢。如果能适时引入一些外源基因,就能在不影响群体均值的前提下,增大群内加性方差,为选择提供素材。猪的育种实践证明,通过选择来充分利用性状的加性效应,是瘦肉型猪种主要生产性能持续改良的主要手段。

  2.利用非加性遗传效应 即杂交。在构成表型值的效应中,除了加性效应外, 还有非加性效应——显性(包括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相同座位不同等位基因间的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座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显性效应对产仔数这一低遗传力性状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高遗传力性状(如胴体组成性状)影响甚微。研究表明,显性效应是构成杂种优势的主要因素。上位效应也与杂种优势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但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要比显性效应差。繁殖性状的非加性效应显著,可以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通过杂交生产商品猪已成为现代育种的基本方法。

  猪的育种工作应当一方面提高纯种的生产性能(加性效应),另一方面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杂种优势,即非加性效应。提高非加性效应的方法有两个:①配合力测定,常见方法,即在纯种选择的基础上,通过配合力测定来筛选生产性能最好的杂交配套组合,育种及生产实践证实,在现代瘦肉型猪种中,长大(长白猪♂*大白猪♀) 以及杜长大(杜洛克♂*长大♀)是最佳的杂交配套组合。

  ②通过正反交重复选择(MRRS),在纯种内同时提高纯种的育种值和杂种传势。该方法将在以后章节详细介绍。

  (三)平衡育种 猪的生产性状众多,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表型和遗传相关,

  当通过选择使某一性状发生变化时,其它一些性状可能发生相关反应,其变化量的大小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等。

二、猪的育种时间?

1、如果是早熟的地方品种,一般选择在6-8月龄,体重达到50-60kg以上时进行配种。如果是良种母猪或者是培育品种,引进品种,应当选择在8-10月龄,体重达到90kg以上(100-110kg为宜)时进行配种。

2、如果是良种公猪,一般在9-10月龄,体重达到110-120kg的时候进行配种。

3、在配种过程中,重点考虑猪的体重因素,如果猪的年龄不达标,而体重达到了成年猪的50-70%左右,也可以开始考虑进行配种。

4、母猪配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排卵的高峰时期,也就是母猪排卵前2-3小时,或发情后12-24小时,此时配种成功率较高。

三、猪育种师主要是?

答:猪育种师主要是:育种师的工作就是决定如何选种和选配。

选种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在猪性成熟前决定哪头公猪/母猪可以选留作为新的种猪,并决定哪些种猪不能继续种用而进行淘汰。选种过程中需要测定员对种猪进行测定登记,育种师根据测定情况使用BLUP程序计算估计育种值。

选配就是决定哪头公猪可以和哪头母猪交配,这里主要考虑猪之间的近交关系(血缘,需要计算近交系数),并考虑猪的性能情况(计算估计育种值,即EBV)。

四、猪育种需要哪些资料?

1)要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市场、猪场本身的硬件设施与容纳能力制定,同时要兼顾所引猪品种的适应性与抗病能力。

  2)引种的来源种猪场必须具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法定资质证件,这样才能保证引进种猪的质量。

  3)对于从国外引种的猪场,一般来说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或者杜洛克猪为宜,除非用于专门化品系培养或者饲养条件特别优越,应该避免引进适应性低或应激大的猪品种,如皮特兰;在选好种猪后,应该要求引种猪场提供种猪登记卡或者详细的系谱以及性能资料,这样可以避免引入的血缘过于单一,对于以后的育种工作也可以当作其评估资料。

五、猪多少斤育种

猪多少斤育种: 了解猪的体重对育种的影响

猪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肉类对许多人来说是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了解猪的体重对于育种和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猪的体重相关问题,特别是在猪多少斤育种方面的重要性。

猪的体重对育种的影响

猪的体重是决定其肉类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品种的猪在体重上会有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合育种的猪种和控制猪的体重,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产量至关重要。

首先,猪的体重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和饲养成本。一般而言,体重较大的猪生长速度更快且饲养成本较低,这意味着养殖业主可以更快地获得高质量的猪肉,并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猪的体重还与猪肉的质量和口感密切相关。体重适中的猪肉质地更好,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可食部分,这对于消费者和养殖业都是一种双赢的情况。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体重范围对于提高猪肉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最后,猪的体重还与猪的繁殖能力有关。普遍而言,猪的体重适宜繁殖时更易受精和怀孕,有助于提高猪的繁殖效率和产仔数量。因此,在育种计划中,猪的体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何控制猪的体重

养殖户和育种人士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猪的体重,以确保猪的生长和育种目标的实现。

合理的饲料管理

饲料是控制猪的体重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户可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提供合理的饲料量和营养需求。适当的饲料管理可以保证猪的身体发育健康,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

优质饲料的选择

选择优质的饲料也是重要的。优质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需求,促进猪的健康和生长。同时,养殖户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猪肥胖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低质饲料。

合理的运动和活动

适当的运动和活动有助于猪的体重控制。猪需要足够的空间和环境来进行活动,养殖户可以提供适宜的圈舍和场地,以促进猪的运动和消耗热量。此外,饲养环境应提供足够的水源和清洁的饮水设施,保证猪的水分摄入和身体健康。

猪多少斤育种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的养殖业中,猪多少斤育种的具体要求会因品种、市场需求和育种目标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猪多少斤育种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肉类生产型猪的育种

对于肉类生产型猪的育种,猪多少斤育种的目标一般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为主。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体重适中的品种,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屠宰体重。根据市场需求和肉类质量要求的不同,屠宰体重一般在100-120斤之间。

案例二:种猪的育种

对于种猪的育种,猪多少斤育种的目标会更加注重繁殖能力和品种纯度。一般而言,种猪的体重应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繁殖能力和产仔数量。具体的猪多少斤育种要求可以根据育种计划和品种特性来确定。

结论

猪多少斤育种对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猪的体重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质量、口感和繁殖能力。合理控制猪的体重需要合理的饲料管理、优质饲料的选择以及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在具体的育种计划中,猪多少斤育种的要求会因品种、市场需求和育种目标而有所不同。通过科学的育种和养殖管理,我们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养殖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六、猪育种方法和技术?

1、看体型,毛色,这两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猪的健康状况 ,首先要保证不是病猪。

2、看四肢,无论是公母猪,强壮的四肢无疑是配种妊娠的基础,公猪采精需要强壮有力的四肢,母猪怀孕那更不用说了。

3、看乳头无论公母都要选择6对或7以上,分布均匀的正常乳头(千万要注意看有没有瞎乳头)。

4、公猪看睾丸,母猪看阴户,这个应该都会看吧,首先,睾丸要圆润,丰满。(但不要太大了的,那不正常) 其次,对称,两边睾丸要对称,一大一小不能要。 最后,母猪阴户大点,但那个阴唇上跷的最好不要,这是不正常的。

七、猪人工育种要输卵几次?

对母猪进行人工配种的时候可以配2次,也可以配3次,具体次数可以视母猪被配种的的表现而定。一般情况下母猪要隔18-24天才会发1次情,并且发情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是3-4天),而为了确保母猪能够怀孕通常要在1次发情期内对其配2-3次种,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猪的卵子的质量会下降,此时就不用继续配种了。

八、猪人工育种采精方法?

1、输精前,将盛精液的容器慢慢放入35℃的水中,让精液完全复苏,然后镜检,活力在0.5级以上的精液才能使用。

2、将输精管消毒,再涂上少许凡士林或石蜡,然后才能开始输精。

3、输精时,一手撑开母猪的阴门,另一手拿好输精管,避开尿道开口,斜向上45度角插入母猪阴道,并沿着阴道壁逆时针旋转着向上推进。

4、当手感到有一定阻力,并且将输精管向外拉也感到有一点阻力时,说明输精管已经到了母猪子宫颈口第一褶皱,这时可以将精液慢慢地输入母猪体内。

5、输精速度要控制,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一般输精时间在5-10分钟内是比较合适的,输完后输精管要折起来滞留在母猪生殖道内3-5分钟,然后慢慢抽出,防止精液倒流。

6、一般一次输精量为40毫升,重复输精可以有效提高成功率以及母猪产仔量,所以间隔12小时可以再输精一次。

九、猪回交育种的优缺点?

优点:

1丶遗传变异易控制:使其向确定的育种目标方向发展,可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2丶目标性状易操作:回交育种的选择,主要是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因此只要这种性状得到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进行,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

1丶从非轮回亲本转移某一目标性状的同时,由于与不利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的缘故,可能将某些不利的非目标性状基因也一并带给轮回亲本。

2丶回交育种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不能选育具有多种新性状的品种。

十、自然配猪育种过程?

1.选择适当大小的猪:身体要健康。将两头猪放在一个圈里,防止地面滑动,防止猪在自然交配时摔倒。

  2.辅助交配:当公猪开始攀爬时,必须立即协助公猪。必要时,用腿覆顶住在交配的猪,防止公猪抽动过猛母猪承受不住而中止自然配种

  3.站在雄猪后面,辅助将阴茎插入阴道:用消毒手套将雄猪的阴茎指向雌猪的阴道,以便插入阴茎,并注意阴茎不能弯曲。配种员不能离开、完连续等待猪交配的过程。

  4.为了观察自然繁殖过程,保证自然繁殖的质量,猪射精是必要的(射精的基本性能是雄猪尾根下的肛扩肌收缩规律,强度足够),每次自然繁殖射精两次即可,否则有些副腺或液体就会从阴道流出。

  5.自然繁殖的全过程不得对雄性和雌性猪进行人工干扰或粗处理。自然交配后,将母猪赶回原来的猪圈,填写公猪交配卡、母猪记录卡。

  6.在自然配种中,雄性和雌性猪的比例应该合理,一些自然配种的雌性猪不愿意接受爬跨,性欲强的猪就有利于完成自然配种。

  7.在高温季节,最好在上午8时和下午5时前进行自然配种种。

  8. 尽量饲前空腹自然配种,如喂饲后配种,间隔半小时以上。公猪在自然繁殖后不得马上洗澡和运动,也不得马上喝水。

  猪的自然配种时,需要配种员好好照顾,自然配种时发现异常,及时解决,顺利帮助猪的自然配种

上一篇:兴达驾校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