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养殖牛蛙可行性?
先了解一下当地牛蛙消费的市场如何,牛蛙批发市场的货源供应点是在哪些地方,批发价多少,收购价是多少…有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再分析东北适不适合养牛蛙!不过就直观而言,东北不适合我养牛蛙…全年有半年多是严寒天气,两栖类都要冬眠…不用常温措施养殖的话,整个养殖场都要跟着牛蛙“冬眠”,时间成本,设备成本摆在那…你要在剩下的半年时间完成种蛙交配,产卵,蝌蚪孵化,幼蛙成长的过程,一定要等到幼蛙长成商品蛙才能产生效益…当然这是个人直观想法
二、家里如何养殖市场买的牛蛙?
第一,牛蛙污染特别大,你扛得过环保经常来问候你吗?
第二,牛蛙亩产特别高,长期不动聚集在池塘里,必须每天洒大量抗生素保证少生病,因为一旦生病,死起来你哭都哭不出来。
第三,价格低,也许本都捞不回来。
第四,成本高,饲料吃得你肉疼。
总结,养殖就是靠天吃饭吧,血汗钱。亏得多赚得少。
三、牛蛙养殖?
1、牛蛙的驯食: 驯食是为了使牛蛙捕食不动饵料(如配合饵料),使其采食人工的饲料,以解决大规模养殖牛蛙的食物问题。
2、驯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成功率越大。驯食要定点定时,在驯食早期,以昆虫等活饵料为主,如蚯蚓、蝇蛆、蟋蟀等并少量掺杂一些不动的死饵和配合饵料。牛蛙经初步采食死饵和配合饲料后,逐渐增加死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习惯摄食配合饲料。
3、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牛蛙养殖效果受放养密度、食物和饲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决定放养密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4、幼蛙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克;放养80~100只,体重60~80克,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适当加大密度。成蛙放养密度也随着其个体的长大而递减,如体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只,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只。
5、幼蛙和成蛙的越冬管理:刚变态的幼蛙和成蛙的越冬方式基本一样。根据牛蛙对越冬场所的需求特点,可以人为地创造适合牛蛙安全的越冬环境。越冬前,应使牛蛙体内储备充足能量,以便越冬。越冬池四周挖松土地,设置一些洞穴,洞内铺一些软草等,让牛蛙进入洞内冬眠。冬眠期间,保持水深0.5米以上。在养殖场地,也可人为地堆放一些草垛,让牛蛙钻入草垛下越冬。
6、控制水温也是整个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当水温降到0℃以下并出现冰冻时,牛蛙的体液和血液也会结冰,最终导致牛蛙死亡。所以越冬时,如果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就要进行水面破冰,避免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结冰。
7、如用塑料棚保护牛蛙越冬,因蛙的放养密度大,有粪便和残饵积聚、腐败,且棚内空气差,故常会导致水质恶化。要经常清除残饵,更换池水,但换水量不宜太大,换水前后的水温不要超过2℃。天气晴好、温度回升时,要打开塑料棚的门户,让空气流通,增加池内氧气。
四、水产工厂化养殖是不是未来的养殖趋势?
如果你要是喜欢,请点个赞,有助于让更多的人看到。
确实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也就只是趋势而已。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农业食品部门之一,具有为我国居民提供高质量和更加健康的农副产品的巨大潜力。我国2018年水产品总量6500万吨左右,而其中养殖产量5000万吨左右,占水产品总量的77%。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重视环保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水产界加快了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以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循环水养殖中通过调节影响鱼卵孵化和水产品生长的环境因素,可以降低水产品疾病风险,获得更加稳定、更加高产的水产品产量。此外,通过运用循环水养殖技术,降低水产养殖场所建设对水资源的要求,养殖场、孵化场不一定要建在临近河流等水资源充足的区域,可以在任何地方建设。
循环水产养殖技术(RAS)通过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处理养殖废水,在生产过程中重复利用水来养殖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通过对每年生产每公斤水产品的用水量对循环水产养殖等级划分,传统养殖为30m2,低级RAS为3m2,中级RAS为1m2,高级为RAS0.3m2。
RAS几乎可以控制影响水产品生产的所有因素,如温度、溶氧、日光等,为水产品生长提高最佳的、最稳定的环境条件。这样有助于养殖者准确预测水产品生产模式,预测水产品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上市规模,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增强养殖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RAS在控制疾病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通过减少外部水源的使用,降低了外部病原菌的侵袭,降低养殖产品发生疾病危害的可能性。在RAS很少发生疾病问题,避免鱼药的使用,这对环境和产品生产具有极大的好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水产品。
从传统养殖场转到循环水养殖场,对水产品生产具有诸多好处,但这需要更高的技术、更多的知识储备以及更好的管理。上两张图吧
今天就先写这么多,接下来我会逐渐为大家普及有关循环水养殖的相关知识。
2020.6.13 再次补充
接来下就给大家介绍下怎么搭建循环养殖水系统。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水处理,去除鱼排泄的废物、饲料残渣等,并且维持一定的氧气浓度,以保证鱼的生存和健康。养殖废水从鱼缸出水口排出,流进机械过滤池中,然后在流进生物滤池,经过曝气、充氧、紫外消毒等,再次流进鱼缸重新利用。此外,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再添加臭氧消毒、pH自动调节、换热、反硝化等流程。
饲料为鱼类生长和其他生理过程提供能量和营养,同时也是养殖废水的主要污染源。未被摄食的饲料和被摄食而未被同化的饲料以粪便等形式排放出来污染水质。因此,对于循环水来说选择合适的饲料至关重要。建议选择干饲料,因为它具有安全性,不会存在携带致病菌的风险。它还可以根据饲养鱼的不同养殖阶段,设计满足鱼类摄食需求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营养成分的干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既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降低对水处理系统的运载负荷。
不建议使用小杂鱼作为饲料,因为它的食用利用率不高,给水处理系统造成负担,还可能携带致病菌,感染养殖鱼。
在鱼缸设计方面,主要有圆形、“D”端跑道型、和跑道型。
各个类型鱼缸的性能和优势:
因而在选择鱼缸设计方面,应该根据所养品种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形状,比如对于底栖鱼类比目鱼等可能需要考虑鱼缸表面积,以降低水深和水流速度,而对于远洋鱼类鲑鱼等就需要更大的水速。
氧气的调节与控制。循环水养殖通常放养密度较高,因而需要更高的溶氧,一般需要在6mg/L以上。通常是在鱼缸进水中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但当溶氧较低时可以使用扩撒器将纯氧直接扩撒进水中,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成本高。循环水中对溶氧的检测一般采用在溶氧较低鱼缸出水口处安置氧气探头以测量溶氧水平,但体型较大或跑道型的鱼缸从入水口调节溶氧水平到出水口检测溶氧水平可能会滞后一个多小时,就会使鱼缸的溶氧一直在所需溶氧水平上下波动而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有实力的养鱼场会安装使用算法和时间常数的现代氧气控制系统将防止这些不必要的波动。此外,在鱼缸出水口应该安装合适网目尺寸筛网,以防止鱼出逃及清除一定的颗粒废物。
机械过滤。机械过滤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十分重要,它可以清除大颗粒废物,收集废物用于有机肥料,并且可以减缓下步生物过滤的系统压力,稳定生物过滤。在当前主要是使用鼓式过滤器,滤网规格通常在40-100微米,鼓式过滤器的工作流程:待过滤的水进入转鼓;水通过滚筒的滤芯进行过滤,桶内外的水位差是过滤的驱动力;固体被捕获在过滤元件上,并通过滚筒的旋转被提升到反冲洗区域;冲洗喷嘴的水是从滤芯外面喷出来的,被排出的有机物质被从过滤元件中洗出,进入污泥托盘;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与水一起从过滤器中流出,逃逸到养鱼场进行外部废水处理。
最近一直在忙着刷池子,紧赶慢赶才写了这么点,后继在补充吧。
上一张正在辛苦刷池子的美丽小姐姐
2020.07.06最后一次更新
生物过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对养殖对象有较大毒害作用,需要在生物滤池中利用硝化菌将其转化为相对无毒的硝酸盐。温度和Ph对这一过程影响较大,但多大的水温主要由养殖对象确定,因而很难把温度调节到最适硝化温度。过低的Ph会降低生物滤池的效率,但当Ph过高时又会增加离子氨的浓度,从而增加水体的毒性。因此,在两个相反目标中找到合适的Ph极为重要,建议将其维持在7.0-7.5之间。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氮和硝化过程产生的酸,会降低水体Ph。因而需要对水体进行曝气处理并加入适当的碱,如石灰、氢氧化钠等。下图为Ph与氨氮和离子氨之间的关系图
生物滤池的原理就是利用附着在生物滤料表面的生物膜,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达到脱氮的目的。因生物膜不断生长,需要对生物滤器定期进行反冲洗程序,防止堵塞。下图为流动床和固定床
曝气。在水回流到鱼缸之前,必须利用曝气去除对鱼有害的积聚气体。主要是防止水中积累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盐水系统中要注意DO浓度,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产生硫化氢,对鱼类造成致命的伤害。当前主要采用曝气井系统和滴流系统。
氧化作用。水的曝气过程与脱气或汽提的物理过程相同,根据水中氧的饱和程度,通过水中气体与空气中气体之间的简单交换,向水中添加一些氧气。水中氧的平衡是100%饱和的。当水通过鱼缸时,氧气含量就会降低,通常会降到70%,生物过滤器中的氧气含量也会进一步降低。这些水的曝气通常会使饱和度达到90%左右,在某些系统中可以达到100%。然而,为了有充足的氧气可供鱼苗高而稳定的生长,进入鱼缸的水的氧饱和度往往高于100%。超过100%溶氧水平需要使用纯氧的系统。纯氧通常以液氧的形式在储罐中输送,但也可以在农场的氧气发生器中生产。制造含氧量达到200-300%的过饱和水有几种方法。通常使用高压氧锥系统或低压头氧气系统,如氧气平台法兰。原则是一样的。水和纯氧在压力下混合,氧气被迫进入水中。在氧气锥中,压力是通过泵在氧锥中产生通常在1.4bar左右的高压来实现的。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将水抽入氧气筒中会消耗大量电力。在氧气平台中,压力要低得多,通常降到0.1bar左右,水只需通过混合了水和氧气的盒子抽出即可。这两种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氧锥溶液只使用了循环水的一部分来供氧,而氧气平台常用于系统的主循环,并与系统的整体抽水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借助氧气测量来控制过程。最好的方法是在常压下,例如在供应商提供的测量室中,在氧合系统之后测量氧气探头。这使得测量比在压力下进行更容易,因为探头从时间到时间都需要擦拭干净和校准。
紫外光。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是用波长的光破坏生物有机体中的DNA。在水产养殖中,以病原菌和单细胞生物为目标。这种处理已经用于医疗目的几十年了,并且不会影响渔业,因为水的紫外线处理是在渔业生产区域之外进行的。重要的是要了解细菌在有机质中生长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传统养殖场中控制细菌数量的效果是有限的。当有效的机械过滤与彻底的生物过滤相结合,有效地去除工艺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紫外光辐射有效地工作时,控制效果最佳。紫外线剂量可以用几个不同的单位表示。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微瓦秒/cm2(µWs/cm2)。效率取决于目标生物的大小、种类和水的浊度。控制细菌和病毒:水需要大约2 000至10 000µWs/cm2来杀灭90%的生物,真菌需要10 000至100 000µWs/cm2,小型寄生虫需要50 000至200 000µWs/cm2。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紫外线照明必须在水下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安装在水面外的灯具会因为水面的反射而产生很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
臭氧。臭氧(O3)在养鱼业中的使用一直受到批评,因为过量使用臭氧会对鱼类造成严重伤害。在建筑物内的农场,臭氧也可能对在该地区工作的人有害,因为他们可能会吸入过多的臭氧。因此,正确的剂量和监测负荷与适当的通风是达到积极和安全的结果的关键。臭氧处理是通过有机物和生物有机体的严重氧化来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臭氧处理技术中,微小颗粒被分解成分子结构,这些分子结构将再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颗粒。通过这种形式的絮凝,现在可以从系统中去除太小而不能捕获的微小悬浮固体,而不是通过再循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滤器。这项技术也被称为水抛光,因为它使水更清澈,没有任何悬浮固体和可能附着的细菌。这特别适用于养殖小鱼的孵化场和育苗系统,这些系统对水中的微小颗粒和细菌很敏感。当再循环系统的进水口需要消毒时,也可以使用臭氧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紫外线处理是臭氧的良好和安全的替代品。
PH调节。生物滤池中的硝化过程会产生酸,因此pH水平会下降。要保持稳定的pH值,必须在水中加入碱。在一些系统中,安装了石灰搅拌站,将石灰水滴入系统,从而稳定了pH值。另一种选择是由具有反馈脉冲到配料泵的pH计调节的自动配料系统。在该系统中,最好使用氢氧化钠(NaOH),因为它易于操作,并且使系统更易于维护。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物质,会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必须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处理这种和其他强酸和强碱时,必须戴上眼镜和手套。
水温调节。在养殖系统中保持最佳水温是最重要的,因为鱼的生长速度与水温直接相关。使用取水口是每天调节温度的一种相当简单的方式。在室内循环系统中,水中的热量会慢慢积累起来,因为鱼的新陈代谢和生物过滤器中的细菌活动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泵中的摩擦和使用其他装置产生的热量也会积累起来。因此,在强化再循环系统中,系统中的高温经常是一个问题。通过调节进入系统的冷鲜进水量,可以简单地调节温度。如果通过使用进水口冷却受到限制,可以使用热泵。热泵将利用通常在排放水或离开农场的空气中损失的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冷却农场内的循环水。通过使用热交换器回收能量,可以实现降低供暖/制冷成本的类似方式。从农场排出的水中的能量被转移到冷进水中,反之亦然。这是通过让两股水流进入热交换器来实现的,在热交换器中,温暖的出口水会失去能量,并加热冷进水口的水,而不会将两股水流混合在一起。另外,在通风系统上还可以安装空气热交换器,该换热器利用来自出风的能量并将其传递给进风,从而显著减少了对加热的需要。在寒冷的气候中,水的加热是必要的。热量可以来自任何来源,如石油或天然气锅炉,并且独立于能源,连接到热交换器来加热循环水。热泵是一种环保的加热解决方案,可以利用来自海洋、河流、井或空气的能量供暖。它甚至可以用来将能量从一个再循环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再循环系统,从而加热一个系统并冷却另一个系统。通常,它使用钛热交换器利用海洋中的能量,将能量转移到需要加热的再循环中,并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器释放热量。
监视、控制和报警。集约化养鱼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生产,以便始终保持鱼类的最佳条件。技术故障很容易造成重大损失,而报警器是确保操作安全的重要设备。
在许多现代农场中,中央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氧气水平、温度、pH、水位和马达功能。如果任何参数超出预设滞后值,启动/停止过程将尝试解决该问题。如果问题没有自动解决,则会启动警报。自动送料也可以是中央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使得随着喂食过程中耗氧量的增加,喂食的定时可以与更高剂量的氧气精确地协调。在不太复杂的系统中,监测和控制不是完全自动的,人员将不得不进行几次手动调整。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农场工作人员的监督,任何系统都不会起作用。因此,控制系统必须装有警报系统,如果即将发生任何重大故障,它将呼叫人员。建议反应时间少于20分钟,即使在安装了自动备份系统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应急系统
使用纯氧作为后备是头号安全预防措施。安装很简单,由一个纯氧储存罐和一个在所有储罐中都装有扩散器的分配系统组成。如果电力供应中断,一个电磁阀就会拉回,加压氧流到每个水箱中,以保持鱼活。送往扩散器的流量应事先调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储罐中的氧气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故障能够及时纠正。为了备用电力供应,需要一台燃料驱动的发电机。让主泵尽可能快地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水不在生物过滤器上循环时,鱼排出的氨会积累到有毒的水平。因此,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让水流恢复正常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放张最近养的小鱼
五、我是养殖牛蛙的农户,牛蛙卖不出去怎么办?
煤矿铁矿大家都很熟,但你知道泰国“蛙矿”吗?
泰国田鸡养殖出口已成大产业。养殖场里密密麻麻的田鸡,越看越像“游动的钞票”!
田鸡作为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受到很多人欢迎。吃货们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与野生田鸡不断缩小的种群数量,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有需求就有市场,泰国抓住商机大力发展田鸡养殖场,从养殖到出口一条龙服务,既满足了吃货,又赚了大钱。
走进泰国“蛙矿”,体验“游动的钞票”
中国吃货的力量是巨大的,除了把小龙虾这个入侵物种,吃到靠养殖才能满足需求,还把泰国吃成了亚洲最大的田鸡出口国。
在泰国一家田鸡养殖场里,养殖人员把精心挑选的田鸡放到养殖池里,让它们在那里自由地谈情说爱交配生娃。几天后,田鸡们度过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后,它们爱情的结晶也大批出现在养殖池内。
这时,养殖员们把享受过爱情的田鸡捞走,把刚产出来的卵,小心转移到另一个水池中,依靠太阳的力量让它们孵化。大约两周之后,蛙卵变成小蝌蚪,饲养员们每天喂食四五次,以加快它们的生长速度。
每天好吃好喝供着,还得定期给它们打扫卫生,自然不是为了让田鸡们颐养天年。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水面上密密麻麻漂着的田鸡,让饲养员心里乐开了花。对他们而言这不是田鸡,而是一张张“游动的钞票”。
捕捞装袋称重之后,一无所知的田鸡们,就来到了加工厂,这是它们生命的终点,也是它们成为餐桌美食的起点。
工人们凭着娴熟的杀蛙技巧,在田鸡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被开膛破肚去皮了。随后经过浸泡消毒、整形速冻直至最后装袋封箱,就成了出口创汇的田鸡肉。像这种奇怪的美食,中国一般都是消费大国。
吃田鸡的传统由来已久
对田鸡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极分化,就如对待吃狗肉一样。没吃过的人觉着很恶心,而吃过的人,却认为这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实际上,中国人吃田鸡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
宋朝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中记载,田鸡“能食害稼者”,因此当时官府发文,禁止人们吃田鸡。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还专门下旨禁止吃田鸡,原因就是皇后觉着被杀死的田鸡,形状特别像缩小版的人类,不忍心看着它们遭受无妄之灾。
但皇帝的圣旨也挡不住吃货们蠢蠢欲动的心,一些嘴馋的人依然热衷于吃田鸡,越不让吃感觉越馋,于是民间悄悄兴起“送冬瓜”的习俗。明面上是冬瓜,实际上冬瓜里边已经被掏空,放着肥美的田鸡呢。
宋朝已经有很多人热衷于这款美食,显然不可能是那时候刚出现的,中国人吃田鸡的历史,应该还在宋朝之前。对美食的追求刻在了基因里,一代代流传至今。现在,大江南北都有吃田鸡的习惯。
东北人喜欢把整只林蛙不扒皮直接煮,而广东人最爱用田鸡煲汤,不过要论吃法最多的,还是得数湖南人。湘妹子们通过爆炒、水煮或腊制等方式,把田鸡变成不同风味的美食,由此成为湖南人饭桌上的“四大金刚”之一。
肥美鲜嫩营养丰富,但吃起来要小心寄生虫
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喜爱,一是因为田鸡确实好吃,二是因为它营养丰富。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范亚兰介绍,田鸡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补肾益精、消肿止痛、养肺滋阴等功效。民间也认为其能大补元气、治脾虚,尤其适合精力不足的人群食用。
据实验分析结果显示,田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等营养元素,既有利小孩生长发育,又能缓解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症状,可谓是老少皆宜的食品。田鸡肉中还有维生素E、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
不过,田鸡虽好吃起来也要注意安全。田鸡体内可能含有裂头蚴等寄生虫,这种虫子特别喜欢寄生在田鸡腿部肌肉中。人一旦误食没处理干净的田鸡,寄生虫或虫卵就会吸附在人类肠道中,孵化出幼虫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脑,然后吸取脑部营养发育成长,这可是一只真会上头的虫子。
脑子里有个寄生虫,想想都可怕,严重者可能引发瘫痪。除了钻脑子之外,它还会寄生到眼睛里,可能导致失明。除了这两处关键部位,裂头蚴还可能寄生在腹部、手腕、腿部等皮下组织,引发浮肿脓肿等,让人苦不堪言。
想吃可以出去买,千万要管住手别乱抓
当然,这类寄生虫也并不是没法处理,只要高温烹炒或蒸煮十多分钟,就可以杀死。所以,只要有点耐心多炒一会,基本就可以放心食用了。但是要特别提醒大家一点,想吃了可以出去买,千万不能自己去野外抓。
野生田鸡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谁如果去野外直接抓,小编只能说你“真刑”,你这日子“越来越有判头了”。
2020年4月,广东台山两名男子,使用电鱼机非法捕鱼过程中,顺手电了19只野生田鸡,然后直接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
两个月后的6月5日,福建永泰的谢某带着两个人,一起出去抓田鸡回来吃。三人抓了五只田鸡,捎带着偷了两只鸭子,鸭主人报警后警方破案,最终三人被提起刑事诉讼。
中华美食千千万,只要不违法,想吃什么都是每个人的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去阻碍别人吃田鸡。
就如玉林狗肉节一样,爱狗人士如果真爱狗,那就好好照顾自家的狗子,有能力可以多收养几只流浪狗,但上高速截运狗的车就有点过分了。你爱狗没错,而人家贩狗赚钱吃饭也没错,你对这种事有何看法呢?
作者:芒果很忙
六、工厂化养殖蚯蚓?
我开始注意蚯蚓养殖已有一年多了,在我的了解中国国内似乎还没有大规模工厂化的养殖模式。
有看过国外的一套工厂化模式,觉得它对生产蚯蚓粪效益很不错,但对采集活体蚯蚓就没法看透了。没搞错的话是个德国的。七、海螺工厂化养殖?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4、注意事项
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八、牛蛙养殖政策?
第一条整治对象及内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一律禁止养殖牛蛙,已有的牛蛙养殖场一律限于2022年6月30日前予以退养或者关闭拆除;在全市范围内对证件不齐、占用破坏耕地、污染治理设施不全或者养殖污水排放未达标的牛蛙养殖场,一律限于2022年7月31日前予以退养或者关闭拆除。
第二条整治时间及要求各乡(镇)场要按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对本辖区内的牛蛙养殖情况进行排查并登记造册,建立相关工作台账,开展集中整治。2022年6月15日前完成摸底排查造册,6月中旬起集中力量开展整治。林业、农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强化监管、加强配合。对未在规定期限内退养及关闭拆除的,逾期将由相关部门及养殖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退养或关闭拆除;涉嫌违法犯罪的
九、养殖牛蛙怎样?
1、建场条件
要建造防逃跑的设施,因为牛蛙擅长跳爬等,可以用塑料薄膜还有铁丝网等东西,有条件的话可以用砖砌个围墙更牢固和持久。还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还有湖水库的水,是水质最好的氧气也高,水量也比较充足。还要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不仅要水质非常好还要排水和换水方便,还就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塘。
2、养殖池的建造
①青蛙池:主要用于培育牛蛙产卵用的还有分别养殖雌雄亲蛙。
②产卵池: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主要是在人工催产时候使用的。
③孵化池:也是主要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的。使用效果的话还是水泥池效果比较好。
④蝌蚪池:也是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总面积还是要根据所需要培养蝌蚪的数量还有要发育成幼蛙的数量。
⑤幼蛙池:是为方便于饲养的管理。
⑥成蛙池:是要将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成蛙分开。
3、养殖牛蛙的方式
①集约养殖:就是高密度的精养
②半天放工养蛙:就是可以投放幼蛙,主要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
③流放式的养殖:就是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上进行养殖。
④温度的注意事项:牛蛙对温度十分敏感,它的皮肤曝露在外面,没有任何的防止蒸发的保护组织,所以牛蛙对干燥的环境抵抗能力非常差,特别是幼蛙特害怕日晒还有干燥。三十分钟的温度日晒就能把牛蛙致死。而且牛蛙在空气特别干燥的环境下二十小时以内会自动死亡。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各巡视一次,检查一下网是否出现破损,如果有破损必须要马上修复,防止它逃跑。并且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内不断的流水,还要注意观察牛蛙吃饭的量还有活动的情况若是出现了异常现象,应该立马采取措施。
(2)饲料的投喂:主要是以浮水性的配合着饲料为主,还要根据天气气候的变化还有牛蛙的体重做出一些调整,做到多餐少食。
(3)分级的饲养:为了防止大的牛蛙会吃了小的牛蛙,所以要把大小相同的牛蛙放在同一地方进行喂食和养殖。
(4)疾病的防治还有措施:放养之前要进行池塘的消毒,可能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来进行消毒,要是发现病的牛蛙还有死的牛蛙要及时的隔离出,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消毒,当养成成蛙的时候,要是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的现象要及时的把它们隔离开,要大加的换水和消毒。还要做好敌害的清除,蛇鼠还有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必须要建立巡视制度而且采取清除措施。
十、牛蛙怎么养殖?
牛蛙是一种适合养殖的水生动物,以下是牛蛙养殖的一般步骤:
1. 筹备场地和设施:选择适合养殖的场地,通常选择靠近水源的湿地或池塘。搭建合适的养殖池,保证池塘有足够的水量和水质。
2. 选购健康的牛蛙苗种: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的牛蛙苗种。可以从养殖基地或专业养殖户处购买,确保苗种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3. 创建适宜的生活环境:调整养殖池的水质和温度,保持适宜的pH值和氧气含量。清理杂草和水生植物,确保池塘干净整洁。
4. 提供充足的饲料:牛蛙主要以昆虫、小鱼、蚯蚓等为食,可以在养殖池中投放合适的饵料。同时,定期检查池塘中的食物供应情况,确保牛蛙得到充足的营养。
5. 管理和防疫:定期巡视养殖池,检查牛蛙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保持池塘的水质清洁,并加强防鸟、防鼠等措施,防止外来捕食者的侵害。
6.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和容量,合理控制牛蛙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牛蛙的生长和发育。
7. 定期观察和收获:定期观察牛蛙的生长情况,注意观察是否有疾病或异常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收获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