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花生产地在哪里?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在国内种植面积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大豆与油菜籽。自15世纪晚期或者16世纪初期花生传入中国沿海后,逐步在黄河、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当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花生在我国种植范围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至台湾,西达新疆,除极个别省份外均有种植。近几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花生米总产量约为1200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花生数据,笔者整理了2002-202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及平均亩产的数据,因统计局仅公布了2021年的花生果产量,笔者使用2020年的平均亩产简单推算了2021年的种植面积(数据仅供参考)。统计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走势,2002-2006年种植面积由7000多万亩快速下降到不足6000万亩,2007-2021年种植面积逐步增长到7000万亩,并维持在7000万亩附近;除2003年花生主要产区遭遇洪涝灾害减产外,平均亩产花生米基本逐年增长并维持在350斤左右;2008-2021年花生米产量基本在1000万吨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可划分为:黄河流域产区、长江流域产区、东北产区、东南沿海产区、云贵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西北产区七个区域,其中以黄河流域及东北区域种植面积最为广泛,具体到省份来说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及广东等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花生数据,笔者整理了2015-2020年我国各省市的花生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种植面积前三名的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与广东,占全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48%、55%。河南、山东、广东、辽宁、四川、湖北、河北、吉林、广西、江西及安徽的种植面积均超过200万亩,花生种植大省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冀鲁豫及东北,北方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60%,产量约占全国的65%,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加工及进出口基地,其中河南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国内第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稳定在1800万亩、400万吨,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5%,产量的30%以上。
依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各省市的花生米平均亩产相差很大,河南平均亩产接近450斤,山东平均亩产400斤左右,是国内种植面积、平均亩产均较高的省份,比东北的吉林、辽宁高50-150斤,比河北高50斤左右。
因花生、玉米及大豆是同季作物,在不考虑人工及地租的情况下,三种农作物的亩产及价格分别采用全国的平均亩产及当前市价,笔者粗略计算了花生、玉米及大豆的收益率,结果表明:花生的毛收益率介于大豆与玉米之间,其中大豆不需要施肥,物料成本较低,毛收益率高于花生,玉米的毛收益率略低于花生。
与花生相比,玉米、大豆的种植成本较低且管理较简单,尤其是近几年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种植收益率较高,且国家为了摆脱油料作物对国外的依赖,把“油瓶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对大豆种植给予较高的补贴,大豆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亿亩逐年增长到1.4亿亩,在三种秋季作物的占比也基本接近20%。花生主要胜在绝对收益较高且不易绝收,才使其在三种秋季作物的占比始终维持在8%左右,但优势已不明显。
因21/22产季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产区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收获过程较艰辛,且花生价格较低,主产区多年重茬种植死苗及病虫害较严重,叠加22/23新产季冀鲁豫等产区种植期天气干旱及大豆、玉米的补贴等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冀鲁豫鄂及东北花生等区域减种面积较大,花生主产区耕地大量的被玉米、大豆抢占,综合评估全国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20%左右,且鲁豫及东北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预估总产量减少25%左右。
近20年减种面积较大的年份是2006年,减种比例15%,减种面积1000多万亩,预估22/23新产季全国减种面积1200万亩左右,减种面积将超过2015年,在不考虑减产的情况下,全国花生米总产量减少200-250万吨。在国内花生消费可分为油用、食用、种子及出口,近几年这三种消费形式的占比分别约为52%、40%及8%,油用的占比不断增加。
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尤其是对餐饮食用影响较大,且小包装花生油及食品厂走货均较差。在疫情防控未有较大变化前,因终端需求降低,新产季花生实际缺口并不大,完全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减种减产也一定程度上给价格带来支撑。
因新产季价格较高,且前期收货时对水分要求并不严格,大部分农户不再有往年储存等高价的心理,农户出货积极性较高,笔者预估主产区农户待出售货物不足5成(考虑部分产区农户自留种),花生库存主要集中在中游贸易商。
当前花生价格较高,且食品厂、批发市场等终端走货不畅,食品厂在前期建立安全库存后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但益海、中粮及鲁花等头部油厂的全面开收,因需求量较大,主导了近段时间的花生行情。随着春节备货窗口临近,食品厂、批发市场有可能采取分批次少量采购,食品厂及油厂的采购会主导接下来的行情走势,若备货不及预期,花生价格极大可能会下行。
二、2024年花生价格行情预测?
下半年价格花生的价格大概是要上涨趋势,涨的幅度也不太大,大概美金在0.1元左右,有可能与上半年持平。就看花生丰收程度
三、中国最好吃的花生产地是哪里?
山东乳山的大花生最好吃。出口日韩40多年的花生企业比比皆是,品质有保证,不添加增味剂,不添加防腐剂,花生是土里长出来的黄曲霉素都会有残留,品质好的,能达到出口级别的,除了乳山没其他家了。尤其是巨仁坚榜这个品牌的,品质是真的高。
四、花生秧产地?
主要种植面积集中在山东和河南。鲁豫一带为我国花生种植主要产区,其中,河南花生产业发展迅速,已成全国最大产区。2018年河南花生种植面积为1203.18千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26%,河南花生产量572.4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可见河南为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大,自然花生秧的产量也是首屈一指的。
五、花生产地?
花生的主要产地是中国,印度,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而我国主要产自江西,湖北,湖南,山东,河南等省区。江西是花生的主要产地。
六、花生毛豆产地?
毛豆产地 毛豆原产我国,它的种植历史悠久,现在全国广泛种植,在陕、川、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种植,以长江流域及西南种植最多,而且在东北的质量是最优的。
花生在国内外都有生产,国外的印度、缅甸都有生产,国内的辽宁、山东、河南、四川、河北也有生产,产量高,价格也比较合理,在河南地区因为农业生态条件、生产优势、科研和技术推广都占据全国前列,种植分为了四大区域,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还被誉为了“中国花生之乡”,花生种植面积超过了40万亩,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七、花生皮产地?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初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引入我国。考古学家在秘鲁利马北部安孔镇的古墓里,曾发掘出距今20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叶通常具小叶2对;
八、中国最出名的红米花生产地是哪?
红米是个什么米?四粒红的话吉林比较出名。大花生当属山东半岛,烟台青岛这两个地区,传统花生青岛莱西最有名。
九、花生产地排名?
1.中国
据估计,中国花生产量为177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是因为从2019年到2020年期间,中国花生生产行业良好表现。21.70%的花生在中国江苏、山东、广东和河南等省生产。
2.印度
据估计,印度2020年的花生产量为650万公吨,位居世界第二,比去年12月的670万公吨下降了3%。作物分两个周期种植花生生长种植在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奥里萨邦、卡纳塔克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
4.美国
花生作物产量接近370万公吨,位居世界第四。2020年花生产量的强劲增长得益于阿拉巴马州和全国种植面积的增加。阿拉巴马州种植花生的面积达到18.5万英亩,比2019年增加了16%,与全国的种植面积增长相同。
5.阿根廷
阿根廷花生作物产量为180万公吨,位居世界第五。与上去年相比,阿根廷的出口量将减少约10万吨。上个季节在种植、生长和收获期间的气候环境方面几乎是完美的,花生产量十分乐观。本季将大不相同,收获期间的天气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肯定的是,花生收获将会推迟,这可能会给欧洲的现货市场带来压力。
6.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的花生产量接近140万公吨,位居世界第六。这片土地富含矿物质,具有最适宜的花生生产的气候条件。一些大公司已在塞内加尔国内建立了花生企业。
7.印度尼西亚
2020年,印尼的粮食产量约为112万吨,位居世界第七。印尼是亚洲大陆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之一。花生地缺乏营养和管理不善是印尼花生生产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8.巴西
巴西今年的花生种植情况非常复杂。花生种植期被推迟,因此,收获期也将是一个挑战。已经收获的60%的花生质量基本是好的,但其余40%一直遭受干旱,无疑会有质量问题和较低的产量。天气预报显示,本月剩余时间没有降雨,这使得天气状况令人担忧。
9.加纳
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加纳北部人民来说,花生是的主要经济作物。两个改良的花生品种帮助加纳的农民将产量提高了五倍,打破了30年来对作物生产力的限制。
10.越南
来自越南中部和南部的花生外观很好。来自北方的花生是首选,因为它的质量更好。花生生长在全国各地,但主要聚集北部三角洲,年产量约为10万吨。
十、花生酱产地?
我国花生酱产地主要是山东省
我国是世界花生生产第一大国, 其总产量、单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花生酱占我国食用花生消费的37%。
花生酱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而且富含维生素、烟酸、 维生素E等和矿物质等, 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花生酱被广泛应用于面制品、火锅蘸料等各个领域,但花生酱脂肪含量高,不适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食用, 其在贮藏中也易产生析油现象,极易氧化、酸败,且花生酱中非油脂部分在储存过程中自然沉降形成坚硬的固体物质,从而造成花生酱的风味质量降低、贮存期缩短。新型花生酱的研究针对其风味、营养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目前已研制出一系列低脂、高蛋白、风味独特、营养高及稳定性好的新型花生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