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粮食标准?
联合国粮食温饱线标准是每年人均粮食400公斤。
“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有粮食产量水平、库存水平、进出口贸易依存水平、贫困人口温饱水平等。
世界粮农组织(FAO)给出的粮食安全衡量标准有三:
一是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必须达到95%以上;
二是年人均粮食达400公斤以上;
三是粮食储备应该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而14%是警戒线。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耕地的警戒线规定为人均0.8亩。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60%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为较富裕;30%以下者为富裕。
二、国际粮食节
介绍
国际粮食节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意识。每年的国际粮食节都会吸引来自各个国家的农业专家、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参与,共同讨论和交流关于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的问题。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际粮食节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问题。人口的增长、气候变化、土地和水资源的稀缺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都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国际粮食节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国代表能够共同探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可持续农业
除了粮食安全,国际粮食节也关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可持续农业是指能够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意味着要采用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国际粮食节通过组织专题演讲、研讨会和展览,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农业的研究和实践。
活动亮点
国际粮食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一个亮点是展览会,各国都会展示自己的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参观者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并与农业专家进行交流。此外,国际粮食节还会举办专题演讲和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分享他们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这些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将继续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粮食节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将继续发挥其在推动农业发展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的作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创新的农业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2015~2020我国粮食总量?
据统计2015年~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62144万吨、66044万吨、66161万吨、65789万吨、66384万吨和66949万吨。
2015—202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6.5亿吨左右。2020年粮食消费量为7.4亿吨左右,统筹考虑总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和工业用粮等因素,预计2025年将达到7.5亿吨左右,其中谷物消费量超过6亿吨。
四、2015-2020粮食产量?
就是2015年至2020年这六年的全国粮食产量的总和
五、中国2015年粮食进口情况?
【玉米进口】
中国2015年玉米进口量为473万吨,较2014年大增82%,其中从乌克兰进口玉米385万吨,其次是美国,为461789吨。
【小麦进口】
中国12月小麦进口量为214,145吨,2015年进口总量为297万吨,同比增加0.05%。
【稻米进口】
12月稻米进口395528吨,同比增加23%;2015年进口总量为335万吨,同比增加31%。
【菜籽进口】
12月油菜籽进口31.4万吨,同比减少35%;2015年进口总量为447万吨,同比减少12%。
【大豆进口】
12月大豆进口912万吨,同比增加6.94%;2015年进口总量为8169万吨,同比增加14.42%。
【大麦进口】
大麦进口总量为创纪录的1,070万吨,同比增加98%。
【高粱进口】
高粱进口量达创纪录的1,069万吨,同比增85%。
【木薯进口】
木薯进口量937万吨,同比增加8.4%
六、2012至2015我国粮食总量?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
七、中国粮食消费情况2015
中国粮食消费情况201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每年消耗的粮食数量庞大。通过对2015年中国粮食消费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供需状况。
2015年,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约为6亿吨,其中谷物(稻谷、小麦和玉米)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谷物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对谷物的需求一直较高。
稻谷消费情况
在2015年,中国稻谷的消费量达到2.5亿吨,占据了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相当比例。稻谷在中国的食用需求主要以大米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大米消费习惯,每餐离不开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因此,稻谷在中国粮食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了食用,稻谷还被用于生产各种副食品和加工品,如米粉、米饼、米糊等。稻谷消费的多样性进一步推动了其需求量的增长。此外,中国的稻谷消费也受到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小麦消费情况
2015年,中国小麦的消费量约为1.8亿吨。小麦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主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麦主要用于面食制作,如馒头、面条、包子等。中国人民非常喜欢吃面食,因此对小麦的需求持续高涨。
此外,小麦还用于饲料和加工业,如生产面粉、饼干、面包等。这些小麦副产品的需求也在推动小麦消费的增长。
玉米消费情况
2015年,中国玉米的消费量约为1.7亿吨。与稻谷和小麦不同,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
中国养殖业发展迅速,禽畜养殖规模庞大,对玉米的需求量很大。此外,玉米也被用于工业生产,如食品加工、酿酒、淀粉生产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玉米的消费量在持续增长。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玉米逐渐进入了一些消费者的餐桌。随着人们对玉米的认可度提高,玉米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粮食消费结构变化
与以往相比,2015年中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过去,粮食消费主要依赖于自产粮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开始依赖进口粮食。
由于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中国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以满足国内的粮食消费需求。
此外,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安全、高营养价值的粮食需求增长迅速。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中国开始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总结
通过对2015年中国粮食消费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中国粮食消费总量巨大,谷物占据绝大部分。
- 稻谷消费受到大米需求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占据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重要比例。
- 小麦消费主要用于面食制作,持续增长。
- 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近年来消费量在持续增加。
- 中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依赖进口粮食的程度增加。
- 人们对粮食质量和品种要求提高,推动优质粮食的培育和推广。
了解中国粮食消费情况对于粮食生产和供应的规划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才能确保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国家的发展稳定。
八、国际粮食基金有哪些?
粮食基金有:银华农业产业股票型发起式基金、工银瑞信农业产业股票基金、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增强型指数基金、国泰大农业股票基金、嘉实农业产业股票基金。粮食基金具体介绍:工银瑞信农业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工银瑞信发行的一个股票型的基金理财产品。
九、2015至2020我国粮食产量?
2015年~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62144万吨、66044万吨、66161万吨、65789万吨、66384万吨和66949万吨。
2015—202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6.5亿吨左右。2020年粮食消费量为7.4亿吨左右,统筹考虑总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和工业用粮等因素,预计2025年将达到7.5亿吨左右,其中谷物消费量超过6亿吨。
十、2015年广西粮食总产量?
2015年广西各地全区粮食生产总产量1524.8万吨,比2012-2014年数增加11.1万吨,因此还表彰2015年全区粮食先进合作社和种粮大户,10个“种粮大社”获“2015年全区粮食先进合作社”称号